这一段时间,我们创建的《中师生》这个公众号,得到众多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
以《中师生》这个公众号为平台,我们建了三个中师生交流群,一个中师生图书漂流群,开展了一些中师生的纪念活动。
每天,都有中师生在群中交流,更有中师生在我们的《中师生》这个公众号后台留言,说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昨天,见到一位朋友说,我是农村初中82年毕业的,当年能上中师、中专的同学只能算是优等生而非学霸,他们都是数理化成绩特别好,英语成绩特别差,他努力竞争中师、中专就是因为当年中师、中专录取英语科不计入总分(预考时中师、中专类英语不计入总分,正考英语不考),真正的学霸是全面发展,各科优秀,这样的同学都上高中最后上大学去了,你们能说当年的中师、中专生是学霸吗?
对于这一个问题,中师生,是当年的学霸吗,我们听听大家的观点:
反对的观点:
网友一:你知道什么是学霸吗?当年的中师中专只能算得上在当时初中成绩优秀,拿到现在比狗屎都算不上。现在读书是全家一起上,父母要有知识文化作为铺垫,还要懂方法,过去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就可以了,现在是努力学习也不行。再说了,过去农村学生有几个努力的,只有极少数努力才占个先机,可以说那时的中师中专的学生没有通过竞争投了机进入的。现在可不同了,现在学生从小就培养,都是通过竞争一步一步走来的,你说那时的中师能和现在的学生比,怎么比?
网友二: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逻辑,认定了当年能上中师必然可考入985之类的,正是未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的表现。 就当时的具体情况而言,中师招生并非强制性的,即便能考第一,也可以不选择中师。如果大家能记得这个事实,许多问题就没必要纠结了。
网友三:学霸,这不是一个规范性说法。在多大范围第几名算学霸,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当年能考中师的,成绩相对优秀,这应该没有争议,但由于受平台局限,当年的优秀者到后来也可能变得平庸,并不奇怪。不要老拿过去的优秀说事。既然当初这样选择,就接受现实。平和心里。
支持的观点:
网友一:在乡中能考师范中专的肯定是学霸,只能说比较范围相对窄一些。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希望早点分配工作,减轻生活压力,他们大多数人的目标就是中专。城里学生压力较小,才会去读前途未卜的高中。
网友二:我,91年中师毕业,英语99,满分100,不知这算不算英语好?我的初中同班同学,没考试中师,读了高中,一个武大,一个重大,一个中山,不知你们如何看?08年,我研究生毕业时,英语全班最好的,如何?我的中师师兄师弟们,很多是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如何?当初考中师,看中的就是那一张饭票和那一个户口。如果说家学的话,过去的乡绅文化,你们知道吗?上推三代,都是农民?
网友三:92年考中师,全校应届生前三,复读生不能考中专,前二是家里条件好从县城借读回家考试的,其中一个初二复读了一年办的休学,其父是教育局工作人员,钻的空子。毕业回来教初中数学,都是年级第一,同室大专毕业物理老师有难题解不上来,都帮她解出来,22岁结婚,23岁生子,25岁生二娃,30岁决定考研,32岁考上全日制研究生公费,这算学霸吗?
还有一位朋友,持中间立场:
他认为,80年代,广东考中师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城市的学生相对比少人考,因为是统招统分,当时农村比较落后,缺乏老师,校舍破烂不堪,条件艰苦,待遇低,怕去农村当小学老师,所以大多数城市学生读高中,至于读中师的学生是不是学霸很难说的清楚,因中考的知识面相对高考知识面而言比较窄,如果早慧,认真,努力的学生来说中考成绩比好,晚成的学生不是那么好。自2000年后取消中师,全部考高中来看,中考优秀的学生读高中三年,也不一定保持优秀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三年之中变数很大,有的中考成绩平平的学生能考上高中,经三年努力后,都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反而有些学生中考成绩优秀,上高中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变成学渣,上不了大学,只在高中止步,或读高职。所以,谁是学霸,哪些是学渣,很难说的清楚。一句话,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谁能立足于社会取得成功,谁就是王者。
这种争论,虽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对曾经的历史有一个判断或者回忆。对于上面的反对观点,《中师生》公众 号认为:整体来说,在乡村初中,考中师生的难度是要大于高中。考不上中师中专,可以去读高中。上不了高中,那可就没学上了。
一代中师生,曾经非常优秀,这是事实。毕业之后,中师生为我们的教育奉献了一生,这更是事实。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能力有限,能达到这一步的群体,还能找到多少?历史之中,能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