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题视频
2020,学校教育过大关,我们能抓住中国教育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吗?
中美摩擦乃至全球竞争,时代挑战以及未来幸福,主战场一定在科技竞争、国家治理上,也一定在个体素养及国民精神上;追根溯源,是发生在有识之士早已共识的“中小学教师的讲台上”。没有真正的价值生根,观念破冰,人文复兴,科学精神,就很难有教育范式的根本转型,各领域人才的批量产出,以及全社会幸福指数的整体提升。
教育在这个时代应当扬起怎样的风标?什么是我们进入新世界的门票?11月9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本年度最具吸引力的教育盛会,深度洞察当下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矛盾和变革契机,将特别邀请超过500位演讲者,向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之旅的辛勤赶路人,奉献一场超越局限,专业引领,浓缩价值,沉浸设计的“解决方案大餐”。
这场会议的“十大学习亮点”,一起来了解一下。
- 演讲嘉宾最烧脑的专业会议 -
大会几乎每一场演讲,都是演讲者针对特定话题的新原创、新研究。
如何站在时代的基本盘,思考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看见学校的核心环节,设计科学的行动方案?年会大部分主题对于讲者而言都是新的,有些难,甚至有些超纲,都指向教育的根本价值、科学方法或者实践模型。讲者既是分享者,更是这个话题的第一位学习研究者,他需要用3到6个月的时间开展深度研究,总结提炼。
一场高品质会议被重构的同时,首先是内容的重构,认知与思维的重构,以及在价值、系统、专业、高度、实操等关键环节的细细打磨。
主论坛嘉宾孙先亮校长说:“创新年会给我的命题,每一次都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开展新的研究,也给自己带去新的思考。”中学课程周专家,特级教师周鹏说:“你们的会议要把内容讲好,很有挑战,没有一次是轻松的。会议整体内容有深度的内在逻辑,不是简单弄节观摩课就可以,在解决痛点问题的同时更要传达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更需要深度实践与理论的高度契合,同时更是一次提炼总结学科经验的绝佳场合。”
- 走向行动学习的“培训模式” -
500多位分享嘉宾,持续一个月线上线下深度协同学习,是基础教育界一堂前所未有的“专业大课”,是一场引领师训范式,从专业会议走向分层分类行动学习的“培训模式”。这场年度学习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真实案例为对象,简单、有效、可迁移。
简单的东西才有生命力,简单,就是要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不增加学员认知负担。针对每场论坛,我们都提供了精心设计的学习手册,包含前置学习设计、过程创意笔记、迁移学习指导等丰富内容。
论坛内容很大部分根据教学进度设计,围绕“重难点实际问题”展开,学习和行动在过程中相互渗透,学中干,干中学,立马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学习以团队方式推进,学习的力量来源于小组成员间的智慧叠加。如何实现团队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每份学习手册都设计了讨论、会谈以及反思工具,用规则、方法和工具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使讨论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
检验学习是否有效,就是能否把学习的方法和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每场论坛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迁移任务,以此促进老师们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提升。
- 一线“解决方案”玲琅满目 -
每一届创新年会,组委会都希望参会者从学习过程中收获感满满,并带走更多一点:带回被内化的解决方案,被触动的观念与价值,被吸引的活动创意和品牌表达……因此,组委会坚持以打造“微型未来学校”的理念,以课程的系统性和全部细节设计示例学校教育的多维度创新实践——
这里有以“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为核心的理念系统;以“文明”为主题,以理性、人文、科学、生命为四大流线的空间设计;以必修课、选修课(区域论坛)、云游学、现场学习+在线学习多样化形态的“课程”内容;以可视化学习任务、精选资源包、基于教研过程设计的学习手册……
解决方案不仅在会议内容里,也在你参与会议的每一个瞬间。
希望学习者带走的不仅是“诗和远方”,还有指南针与工具箱。
- 学校教育的“多声部合唱” -
教育,永远不是学校的独舞。
能否让孩子们站在舞台中央,而我们这些大人,倾听一次孩子们到底怎样感知这个奔向他们的世界?如何看待我们带给他们的“教育”?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优秀的家长,而这份“职业”,虽没有任何证书,却需要终身学习。这一次我们将邀请11位家长参与演讲,一起分享如何成为孩子成长动力源的独到见解。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工程师,也是孩子成长的艺术家。在本次年会中,无数一流名师从不同学段,在班级管理、教材理解、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基于教学现场的实操细节进行丰富研究和智慧分享。
学校的运转,需要校长从学校治理到育人选择,从发出时代强音,到力图解答成长课题,站位高远,砥砺前行;更需要学校的中层,形成彼此“咬合”,互为支撑的生态结构。
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更需要县区教育部门的智慧设计和合理运行,我们将邀请十几个具有标杆意义的区域分享他们的样态。
这些多角色参与的思辨与讨论,荟萃成为面向未来教育的“多声部合唱”。
- 内容设计科研化 -
整个会议内容的设计,指向基础教育界正在烧脑的专业课题,也指向学校教育生态优化的关键节点,更指向全球教育转型升级的前沿高度。
有人说,拿着会议手册,认真读完会议流程,都堪称一场专业学习——邀您一起,看主论坛如何梳理价值体系;中层领导力怎样厘清三大任务;“场景革命”如何直击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未来学校建设;班主任峰会怎样重塑新班级的完整生态逻辑;青年教育者论坛如何智慧导流全球主流学习方式;学科峰会怎样贴心直击教材、课程、学法、评价的时代转型……
- 会议场景主题化 -
整个会议现场,就是一部关于文明与教育的“立体教科书”。
从公元前3500年前的泥版书屋到今天的未来学校,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循循善诱,到今天加德纳、布卢姆等人专业而富有洞见的现代教育理论,人类对于教育的求索,究竟划出了怎样的理性流线?
在会场,我们也用50块展板、50个关键字,浓缩出一本指向“教育精神向度”的“场景教材”。
人类的文明,从来没有既定的走向。如果说古希腊文明重在对“世界本源”的思索和追问,那么,孔子则用人性内求的“仁”和“礼”为东方文明奠定了底色……在现场,同样有一本立体的“教材”,呈现那些“在文明的长河里低颂”的伟大心灵,以及定义了历史的重要时刻和事件。
- 艺术表达立体化 -
当文明的流线、自然的韵律与教育的尺度需要一场设计的融合,这场会议如何以美美的造景,细节的创意,完成2020年的又一次教育美学邀请——
可见:以现代极简风格为设计理念的场馆设计,让您看见中西方设计元素如何兼容,美如何成为一种力量,人类文明的线索如何在学习的场景中流淌。
可听:组委会精选经典音乐曲目,以“穿越时空,打动心灵”为主题的音乐,将陪伴线上与现场参会者度过21天的学习时光。
可观:策划以“再生”为主题的当代生态艺术展,看生态环保意识融入的艺术设计,思考真正系统的生态文明下,教育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可享:“文明的切片”为主题的微型云美术展览,以及美学日历推送,尽享全球经典人文艺术,以艺术之美赏文明之史。
- 远程校园“云游学” -
听完会议逛校园,坐地日行八万里。
会议进程中将有九所校园独具魅力的学校,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当下最具未来学校气象的空间场景。这些展示中,有充满科技美学的生态学习区,也有充满课程味道的“校园大课堂”,有流淌校园的建筑故事,也有堪比专业场馆的“学校博物馆”……
希望在vlog的镜头带领下,我们一起从云端,走进这些学校的未来空间,拓展我们对于教育“场景革命”的思考。
- 区域生态全方位 -
在那些重大的教育生态改进变革现场,正在进行甚至走在前列的区县市,究竟摸高到什么位置?
全国16个代表区域(百余所学校),聚焦综合评价、智慧教育、学生减负、现代治理等16个主题。从顶层设计到学校实施,从机制制度到方法策略,系统解读如何高效发挥政校合力,形成行政政策符合一线实际、学校发展契合整体规划的区域教育良性生态。
- 浓缩价值闭幕式 -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首次以分类报告的形式,向教育界发布K12学校教育年度风向标(主报告)和10个维度的专业风向标。
同时,会议将同步发布“DETT校长云智库”,启动一场从“基本面”出发的学校治理升级智库行动。
我们也致力于在以社会价值为衡量指标的闭幕式上,推动这个时代“企业向善、教育向善”,成为教育界与企业界共襄盛举的公共“田野实验”。
还在等什么呢?热烈期待您的学校以任何形式,参与到其中的学习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