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美,没钱,没花边,笑容极少,看她照片,大多时候都是苦着脸的。
但是如果我没记错,2020年,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成为全网话题中心,人们为她是不是“中国特蕾莎”而争论不休。
她叫张桂梅,云南华坪女高的校长,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
这些年,她始终践行着一句话:豁出一条命,要救一代人。
但她成为话题中心,却不全是夸的。
前两次是夸奖:
第一次,央视面对面以“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为标题,做了一期关于她的节目;
第二次,2020年高考,她的159名学生,有17人考了600分以上,70人上了一本线,150人考上了本科。
后两次是质疑:
第三次,有人质疑她们进行的是“填鸭式教育”;
这一次,人们为她是不是“中国特蕾莎”而争论不休。
我先说我的看法,第一,华坪女高进行的就是填鸭式教育,但在现阶段下,她们做得好;第二,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就是张桂梅。
每一次她登上热搜,我都会重温她的事迹,奇怪的是,我却百读不厌,每一次都会眼眶湿润,继而充满力量。
尽管张桂梅已经火了那么多次,但由于信息茧房的原因,一定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她。
我想借此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她,带大家了解一下她和她的同行们在做的事迹,对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普通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01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关于报恩的故事。
17岁那年,东北人张桂梅来到云南支边,后来她便在当地结婚,和丈夫一起,成为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名老师。
可惜,天不遂人愿,1994年,张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
这一年,她37岁。
无儿无女,只剩自己一人,张桂梅感觉天都塌了。
她想要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于是申请调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丽江市华坪县。
1997年,张桂梅的肚子上长了一个大肿瘤,疼痛难忍。
但为丈夫治病,她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在这里举目无亲。张桂梅哭了一晚上,决定放弃治疗,好好把孩子们带到毕业。
没想到,后来学校知道了她生病,心疼她,就把她送到昆明医院做了手术。
出院后,张桂梅被派到华坪县新设的民族中学任教。她对自己更节省了,每天只吃9毛钱的饭菜,其余的钱都花在学生身上,给他们买学生用品,给没钱的学生交学费。
这是个新设的学校,但她硬生生带着学生,拿了全省语文竞赛一二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二三等奖。
但她的肿瘤,又发作了。
华坪县的人们,心疼这位山外来的优秀女教师。
学校老师为她捐款,华坪县妇联为她发起捐款,有人连自己仅剩的5块钱路费都捐出来了。
县长得知后,亲自去看她,并对她说: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
县里安排把她送到医院再次进行手术,药品全部免费。
很多年后,接受采访时,张桂梅哽咽着说:“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
张桂梅是个老师,能做的自然是教育。
有一次,她去山里找学生,一个女孩坐在田埂上发呆,女孩不过14岁,被家里人拿去换了3万元彩礼。
她告诉家长:“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一定让她读书。不要你一分钱,我自己出钱。”
孩子吃不起饭,她就给他们钱;孩子上着课,突然就从学校消失了,她就跑到村里,拉上村长一起到家里去谈,把孩子重新领回学校。
她就这么边教边找,说就算拼了这条命,班上50多个人,她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而辍学。
02
如果不是突然到来的新身份,张桂梅也许一辈子就这么当个老师了。
2001年,华坪县成立了儿童福利院,捐款方指定让张桂梅兼任院长。
第一年,这里就来了54名孤儿,有些孩子是残障,但也有些是健健康康的女婴。
孤儿背后的故事,更是让张桂梅心碎。
一个孩子的妈妈在山里摘花椒,一个男的过来,不知是问路还是干嘛,没有说话,拉了拉这位妈妈的衣服,妈妈大喊:救命啊救命啊,村里人过来后,男的跑了。
这位妈妈回家后想:好丢脸啊,我被男的摸了。然后,就上吊死了。
一个礼拜后,她的丈夫也觉得我老婆被人摸了,我好没面子啊,也上吊死了。
两个孩子就被送到了儿童之家,小的才3岁。
张桂梅到这家去看,房子破破烂烂,一个山头上就这么孤零零的一家人。
就是拉了一下衣服,两条人命,两个孤儿。到底是怎样一种愚昧,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张桂梅想,我一定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为什么是女子高中呢,学校里有不少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一问,回家嫁人了。
有一个女孩读高三,原本是最紧张的时候,父母却把女孩留在家里,花钱送初二的儿子去读补习班。
她说:一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她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来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
可这件事谈何容易,华坪县原本就是一所偏远县镇,办学经费紧张,再加上家长们骨子里的重男轻女思想,想办一所免费女子中学,简直就是做梦。
但张桂梅天真地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只要她提出来,管你认识不认识,大家都会支持点。
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她带着所有报道和证件,背着孤儿院最小的孩子,开始满城市“乞讨”: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都行?
但对面劈头盖脸就是一盆冷水: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普通话还会说,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
整整6年,张桂梅只筹到了一万元。
对于办学校来说,这就是杯水车薪。
张桂梅几乎就要放弃了,安安分分做个中学老师,做个福利院院长,这些也够她忙活半辈子了。
但她要钱的时候,给那些人做过承诺,她一定会把学校办起来。
03
有志者,事竟成。
转机出现在2007年,当选十七大代表的张桂梅,到北京开会。县里给了她7000元,让她买衣服,做盘缠。
但她把钱买了电脑,穿着破了两个洞的牛仔裤去了北京。
就是这两个洞,让新华社的一个记者注意到了她,采访她并写下了一篇报道《我有一个梦想》。
57年前,马丁·路德·金以《我有一个梦想》轰轰烈烈地为黑人平权;
而如今,张桂梅用《我有一个梦想》,改变了一代华坪女孩的人生。
报道发出后,丽江市和华坪县政府各拿出了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学校,并吸引来了16名老师,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都由县财政局承担。
第一届,招了100名学生。大家其实没抱太高期望,学生们能上职高就不错了。
张桂梅去山里家访,有女孩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
张桂梅觉得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她回到学校对老师们说:你们干就干,不干你们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但是,因为没有设置入学门槛,学生们的底子实在是太差了,短短半年,就有9名老师辞职。
100名学生,8个老师,工作根本没法开展,县里决定把学生分流到其他高中,还是给学生免费。
张桂梅难过地整理老师们的资料准备交接,但她意外地发现:这8位老师中,有6位是党员。
她把这6个党员找过来,说要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这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
她们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上去,但还没宣誓完,就全都哭了。
不管多难,华坪女高,继续办。
她们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2点多休息,从教室到食堂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吃饭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张桂梅就住在学生宿舍里,每天拿着大喇叭,叫学生们起床,催学生们睡觉,站在教学楼上,催促她们走快点。
学生们很卖力,老师们也拼命。
有男老师结婚,前一天办完仪式,第二天就回来上课;
有女老师做肿瘤手术,张桂梅让她多请一段时间假,但医生刚说能穿衣服,她就回来上课了。
就是靠着师生们这样拼命,让所有人惊奇的是,2011年,第一届华坪女高90多名学生,竟然有69人上了本科线,综合上线率100%。
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天翻地覆,这一年159人参加高考,除9人专科外,其余150人全部上了本科线,其中70人上了一本线,一本上线率高达44.03%,全市第一。2011年,这一数字是4.26%。
而12年间,这里走出了1800多名学生。她们有人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到全国各地求学。
但如果没有华坪女高,她们也许早已结婚、为人之母、下地干活,她们的子女也不会比她们好到哪里。
这十多年间,张桂梅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但是她说: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
04
这是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和她的1800多名师生的故事。
知道她的故事之后,各种溢美之词纷至沓来,甚至有媒体给她冠上了这样一个名号:中国特蕾莎,并且在今天引起了巨大争议。
也有人冷静下来,质疑他们进行的是“填鸭式教育”。
要我说,说她是“中国特蕾莎”的人是低看了她,质疑“填鸭式教育”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要理解这两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理解一个词:发展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我们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这句话说的就是生存权,换句话说就是吃得饱、穿得暖、有得住。
今天因为战乱、灾害等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仍然困于生存之中。
而我们国家,用了60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是得到了生存权。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发展权,是5亿多农村人口的发展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投入如此多的人,花费如此长的时间进行扶贫攻坚。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这么多年里,我们国家累计派出了30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
扶贫效果当然各地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原本可以在城市里享受优渥生活的很多人,投入到了农村,他们带领当地人致富,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20年,1400万人,1600多亿,这是中国最成功的投资》。
我说,对于脱贫而言,最长远而有效的办法是教育脱贫。
这个办法缓慢、费劲,但有效。
因为教育脱贫,可以一个人带动一家人脱贫,他们好了,他们的下一代也会好。
而我们国家从很早就开始做了,并且是全方位地做。
先说小学阶段,希望工程大家都知道吧,那些年来,这个国家项目援建了20195所希望小学、资助599.42万名困难学生。
这个很大程度上是经济上的支持。
再说说政策上,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撤点并校。这个制度有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更大的影响还是正面的。
我有一位朋友,她来自农村,小学的时候在村里上,六个年级,只有两个教室,两位老师。
老师不会普通话,就用方言教,教完语文教数学,和这个年级讲课的时候,那个年级就自习,上课的间隙,老师还要去山上赶个牛。
老师不懂英语,便找来村里上过中学的姐姐教她们26个英文字母。
后来,她和同学们都到镇上的学校念书,离家20里,距离是远了点,但是她可以住校,每周回家一次。
而且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还可以每个班级自己一个教室,有那么多老师,老师讲普通话原来那么好听。
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后来一路努力读书,考到了大城市。
她家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付她大学的学费。于是她又用了另一个政策——助学贷款。
4年贷了3万元,再加上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她顺利读完了大学,在大城市工作,毕业2年便还清了。
她有了知识,她的家庭便有了知识,她们家的下一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她不是一个人,助学贷款政策实施20年,受益人数高达1400万,这背后便是1400万个家庭以及他们的后代。
尾声
我想说的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其中一个大目标,就是要解决这几亿人的发展权,我们已经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今天的张桂梅、曾经的白芳礼都是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是用自己的命在做。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为什么说质疑她们“填鸭式教育”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能考上大学已是付出了万分的努力,而且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这种处境的人谈何素质教育?
为什么说“中国特蕾莎”是低看了她?特蕾莎在国际上名气很大。我不否认也许她也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是大家知道她做过什么?
她把使用过的针头,用冷水冲一下,继续给其他患者使用;
有小孩肾脏有问题,没有接受任何抗生素,病情恶化后,急需手术治疗。工作人员说,修女是不会带小男孩去做手术的,因为“如果他们为他做手术,那么他们就必须为每个人做手术。”
她说:穷人们接受他们的命运,是非常美丽的一件事;
而她自己呢?生病后特地去美国排名前十的医院治疗。
在她的眼里,穷人没有发展权,甚至连生存权都不配拥有。
而张桂梅呢,她自己累出一身疾病,几乎付出生命,开办了那所学校,改变了1800多人的命运。
记者采访她时,她指着另一片山头说:说不定我们下次就把这里的学生都招过来了。
她就是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能救一个是一个。她影响了那么多老师,影响了那么多学生,而他们一起也将会影响更多人。
有位知乎网友看到张桂梅的事迹,响起了自己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说过这么一段话:
“教育之难,在于用心,用心之难,在于持久……中国强,必教育先强,教育之可贵,在于可以一成十,以十成百,教育复教育,复中国之再教育,教育强,中国必强。”
从民国到现在,这段话背后的精神传到他这里是第五代,也许还会一直传下去。
正是这群人和他们背后的精神,给了无数孩子像张桂梅的学生们一样的底气,让他们可以站在校园里高声喊出: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他们有权接受教育,他们可以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