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郑强,首次在中山作演讲。围绕《中国梦: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使命》主题,郑强与观众分享了他对于“中国梦”“教育”等内容的见解。
活动由南方日报中山办事处、富力集团珠中江公司、华发股份中山公司主办,由中山市工商联、中山市总商会支持。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郑强首先从文化自信谈起: “‘中国梦’的提出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而这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最为重要,是前三个自信的前提。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首先要让中国教育有梦。”
“国家发展,民族强盛,最关键是看教育。欲强其国,必强其文化,欲强其文化,必强其大学。”接着,郑强讲述大学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大学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大学,是思想的聚集地,夸张点说,大学甚至可以容纳一些“思想不同”的人。改革开放,为中国大学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世界历史悠久的大学,拥有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对比而言,中国近代建校早期的著名大学,有1895年北洋大学、1896年南洋公学、1897年求是书院、1898年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大国的实力,表现为政治上的实力、经济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威慑力、制度上的信赖力、文化上的感召力。文化感召力才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实力。”郑强说,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奥秘就在于拥有众多强大的大学。超一流的世界名校,是杰出人才的培养池。一个国家的实力,要依靠好的大学支撑。他认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而这些学校底蕴极其厚重,强大的学校从不以风景美丽为噱头。一个地区的教育好不好,要看节假日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是否人来人往。如果仅拥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意,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感,一个国家的国民文化素质堪忧。
“大学行不行,要看高校的人才培养。”郑强介绍,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大量国家优秀人才,但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在分数线上受到影响。考生及家长值得留意。
考上名校固然开心,但郑强提出,正确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阳光,考上任何大学都能成才。“普通学校毕业的孩子,能把第一个月工资交给父母,比上名校毕业后不懂感恩父母的孩子,要强。” 他的话引发了现场听众们的深思,大家纷纷鼓掌表示赞同。
“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和“大力加强学龄前教育”是郑强反对的两个教育观点。他认为孩子幼年时参加多种培训班,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玩”“不锻炼”导致很多学生上了大学,身体素质差,容易受诱惑。“不要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郑强认为,起跑快,加速早,不如跑得久,跑得远。超强灌输知识,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探求知识的动力,超前挖掘潜力,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探求未来的渴望。教孩子学习钢琴、外语、绘画、计算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要从小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灵魂的纯洁,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精神”。财富不能守护财富,国富不等于国强。从赵一曼、江姐,林俊德,郑强在列举多个英雄事迹后,表达了致敬之意。他强调,先辈甘愿奉献生命和一切,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我辈一定要加倍珍惜。 “青年人要敬畏历史,敬畏先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来到中山,郑强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见解。“大学与地区发展相得益彰。好大学是所在区域、所在城市的品牌。是否拥有一所好大学,关乎一座城市生活的品位,关乎一个地区人民的尊严。一个省份是否有地位,一座城市是否有尊严,要看是否有好大学让孩子读,要看是否到外边读了好大学的孩子愿意回去。“郑强提到人才培养的建议:“中山要办自己的好大学,这样自己的‘鸡’和别人的‘鸡’就可能跑到家里来‘下蛋’,而不是跑到别人家去。如果只有好中学,没有好大学。自己把‘鸡’养大了,跑到别人家去‘下蛋’。”
他说:“中山未来一百年,不是经济多几个亿的问题,也不是多开几个厂的问题,是孩子们能否上好大学的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中山未来才会更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吴帆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实习生】黄洁
【作者】 廖冰莹;叶志文;吴帆
香山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