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有这么多误区,家长和考生应该知道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技术活,是一项力气活,更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每一个人都能做,依照政策,按照规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填报就可以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职业的高考志愿规划咨询行业这么火,其存在定有其可行性。这是一门学问,就有闻道有先后,学术有专攻的讲究。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研究多了,时间久了就可以成为专业人士。

一位经历过高考志愿填报的家长说 :经验告诉我,要选个自己完全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只有靠自己,花钱也只能保证你被录取,即便老师和学校也只希望以录取为目标,要想唯一对得起孩子十几年的辛苦和努力,只有做家长的多费点心思和时间,别无选择!

作为高三家长和学生,面对高考志愿填报,确实有许多的知识要学习,有一些“大坑”要规避:。

误区一:只填报一所学校,或者只盯一个专业

正解:好学校很多,相近的专业也不少,多填报一些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我见到过一些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志愿填报时,只让其填报一所学校,而且只写一个专业,还不允许调剂。

这种看似非常有远见或者个性的填报方式,是拿孩子的人生和前途在开玩笑。这本身就是孤注一掷的做法。

有一个案例:一位家长,只想让孩子读临床专业,而且只想读河南一所大学的临床专业。虽然分数过了该校的投档线,但是,不允许调剂,最后被学校退档。

误区二:追求完美,不想浪费一分,志愿之间无梯度

正解: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才是最重要的,不同志愿之间要梯度

有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人士声称,可以让你的分数一分不用浪费,进行压线填报。追求一种看着让人感觉非常内行的做法。

一个学校的录取线是499分,如果他们指导的学生刚好这个分数,刚好被录取,就会成为他们宣传的由头。其实,高考的分数线每年都在变动,人数也在增减,计划也在调整,想一分不浪费的报考,一方面不容易做到,另一方面还在冒着非常大的滑档风险。

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在自己分数的基础上,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特点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

误区三:不研究高考政策,凭经验填报

正解:及时关注官方高考信息,全面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政策

现在,有关高考政策、规则的发布途径非常多,但是许多家长有时不重视,有时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到一些不正确的消息,影响了孩子志愿的填报和录取。

这里,我们强烈建议家长一定有及时关注高考信息,并正确选择使用网上的信息,这些网站的信息才是官方的信息:阳光高考网,各省级招生办(考试院)网站,各院校的官方网站。

通过这些网站,可以了解每一所院校的高考政策、规定,招生计划,还包括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

误区四:要等到高考出分以后再考虑报志愿

正解: 高考志愿填报准备,可以在当年春节后开始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等到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分数尘埃落定,再有的放矢,量体裁衣的填志愿,对于提交志愿的时间来说,确实不晚,但是,在短短几天时间,匆匆决定孩子一生中大事情,确实草率,非常的不可取。

现在高招政策每年都有挺大的变化,招生规则比较复杂,我们的孩子,学习十二年,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未来要读大学的城市,学校,专业,对他的一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三两天就闭门决定了呢?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报好志愿实属困难!

现在,许多地方的高中学校己经开始实行3+3的选科模式,这样的话,从一入高中就开始考虑就不为早。至迟,到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或者高考当年的春节之后,家长和孩子就要对这事重视起来,并且着手规划,并有具体的行动。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正解:一定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近年来,许多院校进行了校名变换,一些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改成了一些高大上的校名,学生在报考时,一不小心,就可能选择这些学校,和自己的考分不相称,着实让人感觉可惜。

2020年,在南方一些省市,因为本科批合并,一些考生有着一本的分数,却报了原本的三本学校。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好好了解学校情况。有一位600多分的考生,被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录取,600分可是一个能上985分的分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可是400多分就能上的独立学院。

同样,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也不能只看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一些带计算机字样的专业可能是数学专业。而且,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同时,在不同的学校,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误区六:好学校里一定都是好专业

正解:不要过分迷信“名校”,一定要选适合考生的专业

一位朋友的孩子参加高考,孩子的分数能够进入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不能就读好的专业。而学校校长和老师都赞成他报北京大学,孩子也对老师的劝说有些动心。最后,朋友听从了专业人士的建议,不让孩子报考北大,而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

虽然上海交通大学也是985名校,但是肯定在名气上不能和北京大学相比。

这位家长之所以最后放弃北大,原因就是去了北大并不一定能读上好专业,好的专业更决定孩子一生的方向。

同样,2019年也有一则报道,云南的高考理科第一名,没有报考北大,也没有选择清华,而是选择了四川大学的华西医学院。这也说明,专业,有时对考生的影响更大。

误区七:不服从专业调剂

正解:服从调剂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一些专业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对于这一个问题,大家也是区别对待的:

当考生的分数非常高时,不上北大就上清华,不上浙大就读复旦,而且进入每一所校,分数都是非常的占优势,在这个情况下,当考生不填写“服从专业调剂”,风险不会太大。因为有时候学校自己预留的机动指标,或者有的学校公开承诺不退档。

当考生的分数不高,能就读普通的一本学校时,这时,最好填写“服从专业调剂”,以防止专业分数线较高,被学校退档。

当考生分数可到一本线时,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尚能接受的非热门专业,考生可以不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如果被退档,可以在二本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慎重考虑。

误区八: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正解:“投档后又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

志愿填报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有: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定位不准确的风险、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在105%以内,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到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录取满额;填报专业志愿录取已满,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相关科目成绩偏低,超年龄(军校、公安、司法类学校),加分没有起到作用。

当然,现在有许多重点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服从专业调剂,就不会退档。

误区九: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正解:志愿填报是一件大事,家长要积极参与,决定权应该在考生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尚小, 年幼无知,完全没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在高考报考这件大事上,很多家长就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把志愿填报的工作完全揽过来自己做,忽视孩子的想法。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每年,都有高校学生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或者学校而退学的报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当初报志愿时,家长自以为是,而没有想到孩子的兴趣和追求。

所以,考试分数高低那是学生的水平问题,报的好优那可不只是学生的事了,作为家长,在孩子高考志愿填报时,责无旁贷,要起到支持、引导、总揽大局的作用。家长要积极参与,但决定权应该仍在考生。

人一生中经历高考的次数非常有限,不论是考生自己,还是家长,在志愿填报时,一定有多学习,交流沟通,全面的获取信息,小心细致,避免失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