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英语0分上大学 任教清华5年愤而辞职 只因招不到一个学生

陈丹青是我国著名画家,是当代中国享誉世界的少数油画家之一。可是陈丹青当初上大学也是一波三折,险些失去机会。

陈丹青在英语考试中的幸运和不幸

事情是这样的,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时,陈丹青已经25岁了,当时正是一名知识青年在苏北农村插队落户。陈丹青平时对油画非常喜爱,虽然只是初中文化,但他通过自学,已经能够画出一手好油画。

当他听说高考恢复的消息后,非常激动,马上报考了心仪已久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考试当天,陈丹青的专业考试都非常出色,但当他遇到英语考试时,却犯了头痛,因为他一天英语都没学过,只能无奈在英语试卷上写下: “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会英语!”这12个大字交了白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中央美院领导,能够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这名非常优秀的苗子,造就了中国的一位油画大师。

陈丹青是幸运的,通过在中央美院的系统学习,他真正变成了一位画家。陈丹青这第一遇到英语考试非常失败,但中央美院能够发现人才,破格录取,实在是陈丹青的幸运。

那么陈丹青又是怎么当上了清华大学教授,又为什么在5年之后又愤然辞职呢?

陈丹青在1982年孤身闯荡美国,在纽约油画界进行了一系列先锋探索,成为了享誉国际的中国画家。2000年陈丹青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始了在清华大学的5年传奇经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熟悉陈丹青的人都知道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作风,他不愿意违心迎合,常常惹人不喜。在招博士研究生这件事上,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当时,在报考他研究生的考生中,他看中了几个专业功底非常好的学生准备录取,但偏偏这几个学生的英语成绩都不过关,虽然陈丹青经过一番努力争取,但也没能说服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对陈丹青来说,专业好的英语不过关,英语合格的专业不行,他干脆宁缺毋滥,放弃了当年的招生,这也引起学校的不满,毕竟浪费了学校的招生指标啊。

然而,同样的情况在此后几年接连发生,陈丹青无奈只能辞去清华教授的职务。有人说,你为什么如此较真,随便招几个学生就好了,就你这么认真,是寸步难行的。在这个事上面,又是遇到英语考试,但这次是陈丹青的不幸,他没能录取到心仪的弟子。

陈丹青的事虽然只是个例,但也昭示了中国高考中的一些问题,就是我们的高考对全才考生和偏才考生的取舍问题,在高考科目设置上如何与考生未来就学的专业相结合的问题。

破格录取为我们造就了这些大师

在我国近现代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师级人物,有不少都是偏才,却被大学破格录取了,后来都达成了不小的成就。给大家看看这几位数学考零分的大师当年上大学的经历。

康白情是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康白情报考北大,他的国文和英文都考了第一,数学却考了0分。北大不准备录取他,但他遇到了爱才的胡适,胡适以辞职要挟,北大才无奈地录取了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罗家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撰写的《五四宣言》,曾经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奋起救国。1917年,20岁的罗家伦参加了北大招生考试,数学考了个0分,但他的国文水平优异,被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破格录取。1929年他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录取了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著名诗人臧克家1930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但他数学0分,作文获得98分,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的闻一多先生非常爱才,在闻一多先生的坚持下,臧克家被破格录取,后来成了著名的爱国诗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大师们后来的成就证明了破格录取他们是多么正确,也说明了在某一项上的偏才也是能成才的。

我们今天的高考规则非常严格,上述这些大师在今天考试制度下,肯定不会被大学录取,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失去一些大师级人物。其实,在现实中应该每年都有这样的偏才考生不能如愿进入心仪的大学,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守住规则又不错过人才呢?可能要在我们的高考录取方式上进行改革。

我们的高考应该进行改革探索

1.学生在高中选课可以做得更细一些

我们现行的高考虽然进行了文理分科,山东省还试行了新高考,让学生更加自由地选择参考科目。以这两年的学生选课情况来看,物理这门重要的理科课程,选择的学生只有不到40%,这和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理科的思维不太相符。有人就担心,大家都不学物理了,将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受到阻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慨文认为山东的新高考改革还可以做得更大胆一点,选课还可以做得更细一些。对于一些将来用不上的课程,学生可以不选择。

就山东新高考学生不愿意选物理,慨文认为无需担心,其实就算选了物理的考生,将来在大学的专业,也不一定能用上物理,学了也是白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很多大学的专业需要物理考试成绩,但一些专业在大学的课程和毕业以后的工作中却基本用不上这些物理知识。中学所学的内容,更多地变成了一种科普。

就比如大学中与物理关系极为紧密的计算机专业,绝大部分高校招生时需要物理成绩,但计算机是分软件和硬件的,在软件方面,比如编程基本上用不到多少物理知识的。软件专业要学生的物理成绩,其实就是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是研究屈原、李白、苏东坡的,这个专业和英语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一定要考英语?难道楚辞也需要用英语研究?有人说,可以用英语把研究楚辞的文章发到外国啊,其实是多想了,就我们中学、大学中所学的那些英语,想翻译楚辞,基本上是梦想。

还有数学,在这个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他们能用到数学的机会,应该也极少吧,就算偶尔遇到了,也可以向数学专家请教,完全不用做到全才吧。

2.英语踢出主课,改为选修课

英语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我们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知识,急需大量能与外面世界接触的人才。所以,我们不断加大加重英语的学习,把英语提升到与母语同样重要的地位,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只是在个别小国才会如此。中国作为有14亿人口的世界大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在这样的国家,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母语,实在是非常奇特的。

现在的情况和四十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3.对一些必考科目,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划分考试等级

慨文前面举过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数学的例子,其实数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大家都要学习,但学习的深度和难度,有必要进行等级划分,要根据将来的应用情况来进行学习。

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对数学要求高的专业,可以在数学上学得更深更多一些,而那些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对数学要求不高,可以少学一些,考试简单一些。

总之,要根据将来学生的应用情况,设定学习难度,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对他们将来更重要的东西。

让学生自主选课会不会造成国家理科人才短缺呢

这是不会的,其实国家只要用一个方法,就能很好地调控学生学习方向,那就是用大学的学位来进行调控。在现实中,还有一个更有效,更客观的调控,就是将来社会上的就业岗位。

现在很多大学会盲目跟风设置一些“流行专业”,比如前几年非常流行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毕业基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学了这样的专业,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浪费。

国家要对大学专业学位设置进行宏观调控,对那些毕业后找不到适合工作的专业,要及时减少。

其实,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才是真正调控学生学习专业的方向盘,我们只要按着这个大方向走,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