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子小、不合群?可能是“社交智力”低,0~3岁的培养是关键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敏感内向,胆小,也不愿意和同龄人在一起玩。

在最近国内的一档儿童行为观察节目《小孩的神秘生活》中,在没有大人的干预下,展示了不同性格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交往的过程。其中一位叫做家润的宝宝,就是许多父母印象中那种内向宝宝。

从第一天进入幼儿园开始,家润的小脸上就写满了“不合群”三个字,一进门就躲在小角落里,好不容易下定决定想要找个小椅子坐下来,却因为坐在了别人的位置上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围攻”。

不懂得“正面交涉”的小家润就像是无家可归的小鸟,在其他小朋友的“驱赶”下抱头鼠窜。

实际上,小家润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许多宝妈都在为自家宝贝的内向着急。他们就像是《彼得潘和温迪》中的彼得潘一样,宁愿安安静静地待在自己的“梦幻岛”中,也始终不愿意,也学不会怎么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

心理学家将宝宝的这种内向、胆小、不合群的表现称为“低社交智力”。

▲什么是社交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社交智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正常的交往,并能够和谐相处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获知对方行为的目的、动机、性质后,主动做出反应的能力。

父母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情商或者社交能力

这种能力其实遍布了人成长的全过程,除了宝宝受到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天的引导和锻炼也同样重要。

育儿专家指出,0~3岁是宝宝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想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交往,就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为内向孩子提高“社交智力”。

与其焦虑孩子的学习,父母不妨首先为孩子养成“高社交智力”

现在许多父母都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决定孩子将来的最主要因素,却“自动地”忽视了孩子社交智力的重要性,认为社交智力能够随着孩子长大而自动获得。

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合理的,社交智力作为孩子进行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孩子生活的幸福值。

根据《生命时报》发起的青少年社交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0%的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交困难,大多数社交困难的孩子都表达了对社交活动的抗拒和对当前生活的不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低社交智力”带来的影响不光如此,就连许多宝妈心心念念的学习成绩都和社交智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玛莎·布朗森教授认为:那些有较强的互动能力,同时能够被认可和接受的人,往往会在今后生活中取得好成绩。

即使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受欢迎程度和社交能力的高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这些孩子的大脑发育更加完全。

之所以在孩子的社交智力和大脑发育之间建立联系,其实是和人脑的发育特点有离不开的关系。

人类学研究指出:人类之所以会发育出体积更大,和身体比例严重不符合的大脑,其实正是为了社交。

这种社交带来的影响要远比父母传统认识中的学习要重要得多。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说:

“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这些研究和调查,其实都为陷入误区的父母提了一个醒:培养孩子的“社交智力”应该从孩子小时候抓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想要为孩子培养社交智力,首先要知道社交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识物阶段

刚出生的宝宝因为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其实并不能清楚地区分静态的物体和动态的人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帮助孩子区别物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互动。父母可以和孩子保持尽量多的互动,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能不能互动”这个标准,对周围的物和人进行简单的划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你家的宝宝在0~2个月之间,将你家的宝宝抱起来,先盯着宝宝看,然后对着宝宝做吐舌头的动作,鼓励宝宝模仿你的动作。这样就是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一次顺利互动的过程。

●认识情绪的阶段

父母需要鼓励宝宝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不管是开心还是生气,都要向父母表示出来。同时父母也应该做到,当孩子的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时,适当地引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比如孩子因为想吃糖没有被同意,有一点生气。父母首先要带着孩子远离有糖的地方,避免孩子看到不断受到糖的刺激,情绪一直处于比较低落的状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接下来,父母需要引导宝宝说出“我不开心”“我有点生气”这样的话,紧接着询问宝宝生气的原因,从宝宝说的原因中找到一条,将宝宝的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

“你想吃糖是不是因为它甜甜的呀?可是我们晚上要吃甜甜的汤圆了,你想吃什么味道的?草莓味还是芝麻的?”

当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后,负面情绪自然会消失。但父母需要注意一点,对孩子情绪的引导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绝对不能以暴制暴。

●认识思维的存在

这个阶段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更加复杂,其实是要求孩子认识别人的真实意思,听得懂别人的“弦外之音”。

孩子由于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完全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加以引导,让宝宝逐渐产生这种意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父母可以在生活中用一些行为和语言不一致的方式,引导孩子做出选择。比如当宝宝在吃零食的时候,妈妈可以将嘴巴凑到宝宝的零食旁边,张开嘴巴,一边说:“宝宝最爱妈妈了,妈妈一点都不想吃。”

刚开始的宝宝会不知道怎么做,随着这种小游戏一般的测试后,宝宝会慢慢听懂妈妈的“弦外之音”,并将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用语他们的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父母想培养孩子的“社交智力”,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法就是陪伴。刚刚出生的宝宝并没有顺利进入心理学家所说的“物体恒存性”的阶段,这个时候他们会将父母当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一旦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心理不适。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时,鼓励孩子和周围熟悉的人建立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孩子就会逐渐建立安全意识,和周围的小朋友们玩到一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教会孩子学会描述情绪

学会描述情绪是孩子提高“社交智力”的重要节点。父母需要在生活中避免一些命令或者警告式的句子,通过和孩子表示情感,创造环境的方式,鼓励孩子在这个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感受他人的情绪。

比如当宝宝不小心将一个杯子打碎后,父母可以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妈妈不太开心”,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说出自己的情绪。

3)给孩子创造社交的环境

这一步的要求其实和第一步大同小异。父母最开始可以在周围熟悉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等到时间长了,孩子慢慢掌握基本的社交能力后,鼓励孩子在自己的陪伴下和邻居、幼儿园的朋友们交流。

正所谓: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就像是节目中的小家润,最终也是在幼儿园中收获了一群的好朋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