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心病”的家长群该怎么破?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短视频,对着镜头喊出:“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这位父亲吐槽:老师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他帮忙批改作业,整天不是让他去报补习班,就是让他批改作业。他紧锁眉头说:“改完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这一句更是让广大家长与之共鸣,一时间,叫好者甚众。

教育大省的“新司机”

视频由江苏家长发出并不奇怪。江苏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

说江苏到底有多重视教育,我们先来看两个教育的国际标准。一是公认的标准,全社会教育中投入占GDP的比值,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是4%左右;二是政府的教育投入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比值,这个各国之间差异很大,美国长期保持在14%左右,英国和德国长期保持在11%左右。

2018年江苏教育总投入达到GDP比值的3.1%,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值的23.8%,是排名第一的财政支出项目,远高于欧美水平。财政对教育的优先保障程度已经成为了全江苏的共识。江苏家庭教育支出也稳居全国头部阵营,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14%。

10月下旬,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名单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其中江苏省的高校入选数量最多,超越了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回到这次的事件,我们无法判断“退群家长”所言是否属实,即老师是否存在渎职行为,造成家长“教我教,改我改”。可以想见的是,身处江苏省,家有读书郎,这位父亲的“陪跑”压力不小。

我们也有理由推测他是一位“新司机”。孩子读小学,家长也等于是进入了新领域,不断冒出“天啊怎么是这样!”的念头。“老司机”身经百战,孩子的题目已经看不懂了或许只是一方面,更多的,他们对孩子的能力边界已经有所了解,摸索出了一套笑看分数,适当时候装聋作哑,和老师和平相处的方法,如若不能,十几年“陪跑”路,家长的耐力怕也是早就消失殆尽了。

尴尬的家长群

这些年搅动大家神经的教育热点、痛点问题很多,平心而论,当中有不少本质上是社会问题而非教育问题,全部依赖教育系统去修正改良不现实。

就说“群”吧,敢问谁上班的地方没建群?谁不曾在8小时以外接到过领导、同事与工作有关的艾特?生活上,谁又没有总要请安、答话的家族群,和碍于面子被人拉入的卖货群、交流群?它们蚕食了我们多少时间、精力?谁又敢说自己没退过群呢?

如果说以前人需要费心应对的是两个空间:工作、家庭,再留一些些空间给自己,那么现在需要费心应对的空间变为三个:工作、家庭、微信,自我空间则被进一步压缩。

在教育有形和无形成本同时不断攀升的当下,焦虑已经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自然属性,本就对自我空间造成侵扰的家长群,便埋下了更多的雷,我们的疲惫和不满积蓄过多,家长群就变成了是非江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到底是平等合作关系,还是甲方乙方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批改作业是家校哪一头的责任?让孩子变得更好又是谁的期许更大?“好”的标准如何界定?

不能够厘清并对这类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纵使家校沟通手段比从前便捷,沟通意愿比从前积极(七零后八零后的口头禅:我小时候家长根本不管),虚拟社交空间下的众目睽睽,还是对家长和老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到达顶点后,压力一触即发,做出类似于“退群并发布视频”这样一了百了的过激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以矛盾聚焦的“批改作业”为例,很遗憾,一些老师和家长一直搞不清楚责任分工。在笔者看来,在校老师管,在家家长管;老师负责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学会学对”,家长多引导时间管理、坐姿、握笔姿势,管的是做事习惯和方法,两方互为补充,不可替代。老师要求家长教会教对,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全权“托管”给老师了,都是不对的。

假如有一份《家长群舒适生存指南》,它应该包括:

把话筒交给老师,大家保持安静;

不拉拢、不吹捧、不感恩,如有必要请移步私信;

年节不发红包,别人发了你不领;

意见相左时,不在群里公开争论;

别人是别人,你不是复读机、应声虫;

让群里少一些情绪带感,多一些消息发布;

如有不解,请参考手书时代的布告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深知简单清爽的关系有助于事情完成得更好、更高效。

标签: 教育 江苏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