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学生都会疑惑,为什么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努力学语文,语文成绩还是难以提高?
很多老师会困惑,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语文,很多老师、学生都很努力,但是,我们的工作效果一直很不理想,问题多多。
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写作,不会学习,语文综合能力每况愈下,人文素养状况着实堪忧。
语文难学,语文难学好!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那是因为没有找到语文学习的“根”,学好语文,一定要抓住阅读的根。
语文教育的“根”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本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的教育经典论述中对此早有明确阐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
“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找到原因。
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
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
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十几本教科书,百多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冬复历春。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
追根探源,主要还是丢失了读书这个教育的“根本”。
“教科书”是不是“书”?
或许有人要问: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地捧着书在读,怎么说是丢了“根”呢?
难道教材不是“书”吗?“教科书”是不是“书”?两者能不能画等号?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科书”是什么,用叶圣陶的话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说,教科书只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指导读写的范本、“模本”。
而古往今来人们所推崇的“书”,则是指那些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书(林语堂语)。
这些“书”和“教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教科书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
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而其重要途径就是读书。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
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培养读书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让孩子读书,并非为培养作家,而是着眼于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
阅读是否能坚持下来,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在培养兴趣方面,读物选得是否妥当至关重要。
古今中外堪称经典名著的作品浩如烟海,有一些作品偏深偏难,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接受理解起来都有相当困难。
如果上来就给孩子推荐这类作品,孩子很可能一下就会呛水,进而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从此拒绝读书。
有时孩子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的渐进过程,这就需要老师或者家长去给学生搭一个台阶。
比如:为了让孩子走近《老子》,先让孩子读蔡志忠的漫画《老子说》;为了让孩子走近《传习录》,先把《明朝一哥王阳明》推荐给他们……待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孩子们就会一步步走近名著。
推荐一本书之后,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
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
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
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但只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
读写结合是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推荐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
随后,老师或者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热情鼓励。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
朱永新先生这样说过: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本文参考自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在“走近文学经典名著,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上的发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学校的阅读教学固然重要,家庭阅读的指导更是不可或缺。
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大都是基于一个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如果您还对孩子的家庭阅读有诸多疑惑,相信下面这套方案能够帮助到您!
家庭阅读解决方案
依托于亲近母语近20年的研究成果
解决:
如何给孩子选书,如何带孩子读书等问题;
引导孩子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
从文学性阅读走向更丰富的人文百科阅读。
5个产品解决3大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