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中巩俐问朱婷为什么打球:你的孩子在为谁的梦想而努力?

9月25日,电影《夺冠》公映。

迫不及待地带孩子走进电影院,带她了解中国女排。

每一个年代的观众,都能在电影里找回当年看女排的回忆。

7岁的娃哭得稀里哗啦,而我也是慢慢的回忆,对三十多岁的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敌郎平执教的美国队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两场比赛了。

看完《夺冠》,除了情怀、追忆,最大的感觉就是朱婷不仅球打的好,演技也很到位。在《夺冠》里,有一段对话让我感触特别深。

01为什么打球?

朱婷一开始就是一个“闷葫芦”,不管郎平怎样调动她的情绪,她连一句象样的呐喊都叫不出来。

郎平非常生气地问:“为什么打球?”

朱婷没有回应,一遍两遍三遍,郎平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态度越来越严肃。

朱婷见状只能回答道:“为了我爹妈。”

郎平:“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这个回答没有让郎平满意,她的依然一脸严肃地看着朱婷。

“成为你,这样满意了吧”

朱婷怒吼着说出这句话。

郎平却对朱婷说:“你永远成不了我。”

在后来的聊天中,朱婷跟郎平说了她的身世:她从河南农村走出来,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妹妹,家里条件不好,她过来打球就是为了父母,让父母的生活改变一下。

郎平告诉她:“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一语惊醒梦中人。现在的朱婷不再是当年那个仰望郎平的小女孩,而是货真价实的王者超级球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多少孩子正在为父母的梦想而努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心愿。

很多父母回想自己过去的经历,总是很多遗憾:钢琴没有学成,大学没有考上,画家梦没有实现等等。于是不少人就将这个未能实现的梦想“托付”给自己的下一代去实现。

很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非常优秀,小小年纪钢琴十级、舞蹈又获奖了……于是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甚至,许多家长在尚未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有了规划,并在孩子出生后按着这些规划,一步步地实现这些“梦想”。虽然理智上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但行动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寄希望与孩子。

于是,你的孩子便在你的虎视眈眈下,学着你让他(她)学的舞蹈、钢琴、英语……

而你,则在一边抱怨着自己的辛苦,对孩子的委屈视而不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我们培养的多是“为别人而存在”的孩子,这个为别人而存在的孩子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为老师的表扬、为家长的奖励、为成年人的种种期待与愿望而“成为好人”。

爸爸妈妈们,考自己一个问题吧:我家孩子的梦想是什么?

你能不能回答上来呢?

也许很多父母思考半天都没有想出来,有的父母知道但对孩子的梦想嗤之以鼻,认为那太好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这一代人,自幼就是被父母严厉教育出来的,饱受过无助,甚至是伤害,必须成为父母心中的理想。等到我们自己教育孩子时,如果不改变就会自然地延续父辈的教育模式。

该是改变的时候了。因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告诉孩子:你这一生中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正如郎平告诉朱婷的: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孩子只想成为自己

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句经典语录“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帮助我以自助),即源于对孩子“I want to do it by myself”(我想自己做事)的成全与尊重。

孩子只想成为他自己,这是有“信号”的,没有谁强加给他!

“妈妈,让我来”吗?这是一句全世界孩子都会说的话。这是0~6岁孩子的标志性语言,像空谷的回音一直萦绕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只是成人反而“听不懂”如此直接的语言,还四处询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正是这一句被成人忽视了的呐喊 “让我来”,道出了儿童深藏的秘密:他们只想成为自己!

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为的就是建构自己,“创造自己”,最终成为自己!

蒙台梭利:当父母可以说服自己把孩子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还给儿童,心甘情愿地当好配角,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要做的不是“教”,而是相信、激发、实现孩子的自助式成长,让孩子有“自己做”和“做自己”的权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