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家庭不想养出好孩子呢?性格好、品质好、有教养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当然最好学习也能好。但生活中“熊孩子”比比皆是,划伤别人的车、用购物车撞人、欺负同学、不尊重老人、动不动用离家出走要挟父母,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抛给了很多家长一个问题,如何养出一个好孩子?我之前也很困惑,但是在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一场演讲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尤其这个时间狠心管,孩子更懂事。这个时间就是在6岁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李玫瑾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岁离家出走、用生命要挟父母的案子,她经常碰见。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父母管教他们引起的。而之所以孩子会这么肆无忌惮的反抗,是因为很多家庭缺乏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还小,也挺听话,不用给他那么多规矩”。
孩子6岁之前父母从来没有跟孩子说“不”,一直顺着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结果到了12岁你突然发现孩子逃学去网吧,你想管了,可是面对孩子的威胁你已经不能招架,只能妥协。所以说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尤其是3-6岁这个时间狠心管,此时你管孩子,他顶多撒泼打滚,也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儿,但却能让他形成好的性格和品质。孩子6岁之前你不舍得管,长大后你想管也管不住!
3-6岁对于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塑造有多重要?
英国伟大的作家狄更斯说:“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3~6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间去塑造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后来可能会通过补救措施能起到一些效果,但大脑功能的组件和相关仅能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错过了这个时期,之后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意大利教育教育专家蒙台梭利,也指出3-6岁这个时期,需要父母通过教育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那健全的人格有哪些特征呢?这就需要包括5大方面,完善的性格、良好的品质、拥有责任感、情绪的稳定性、思维的开放性。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北大校长蔡元培
这五大方面还可以细分为10个小细节,一个人是不是有爱心、有意志力、够宽容、乐观、平和、节制、谦逊、守信、责任感、自省。父母若真是想在孩子成长中当一把神助攻,那就要在3-6岁孩子性格的可塑造期去培养这些小细节。
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1、对孩子说“不”
李玫瑾教授强调,孩子6岁前一定要对他说“不”,这是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任性,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当孩子在超市门口,就吵着要一块糖,你不给他买,他开启撒泼打滚模式。那么家长要语气平静地告诉他,我不会给你买的,你愿意闹就闹吧。
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任由他哭闹,等他哭累了,你就可以跟他沟通了。沟通的时候要讲清楚你为什么不给他买?同时引导他说出为什么一定要买?然后给孩子抛出个解决方法,下次不能哭闹可以说服家长,如果能说服,就给你买!要记住中途不要因为孩子情绪的崩溃影响自己,也不要心软妥协,也不要离开孩子,就在他身边静静地看着他。
2、进行情商教育
情商之父提出了一个公式:成功=20%智商+80%情商。可见高情商的人,在社会中有多吃香。前面教会孩子情绪管理是高情商的基础,之后还要有乐观自信的性格、对抗挫折的逆商、自律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才能成为高情商的人。
3、好品质的培养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孩子好品质的培养,所以有很多经典的历史典故,比如“孔融让梨”讲的是爱护幼小;“程门立雪”说的是要尊敬师长;“苏武牧羊”是忠于自己的国家;“管鲍之交”是友谊的佳话。
我深刻地认识到,品质这种东西更趋向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用故事的力量能够起到更深远的影响。尤其在3-6岁阶段,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就是家长帮其塑造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