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人生由校园迈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在这里你可以去实践那些疯狂的猜想,可以打开生活的更多方式,可以重新定义你人生的主张。在这里有人能鱼跃龙门,有人却败下阵来,虽然哲理上常说成功凭靠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不大,但一所好大学确实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质的改变。
中国目前大学综合排名前两位是清华和北大,其中清华以94.6的评分稳居榜首,直接比第二名高出二十多分,堪称无可争议的第一。但是在2015年,国内一众高端学者联合倡议创建一所新型民办大学,并声称5年内超越清华,而领头人不是别人,正是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于是,一所前所未有的新型大学在浙江西湖拔地而起。
西湖大学成立于2018年,但2016年其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就已成立运营。西湖大学共斥资200亿,由施一公担任首任校长,并聘请杨振宁担任名誉主席,清华教授钱颖一为校董会主席,刚成立就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当天,不仅有包括杨振宁在内的5位诺贝尔奖得主、上百位顶尖人才出席,更得到了来自社会方面的支持,马云、王健林等企业家都表达了祝福。
施一公校长有一个伟大宏愿,那就是通过5年的奋斗超越清华大学,成为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领头羊。他的自信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其一,西湖大学借鉴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宗旨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学生少不要紧,必须保证个个都是精英。
其二,师资雄厚,共设立有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院系结构全部是由国内顶尖人才组成,目前已拥有125位科学家,其中13位是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并且还在不断面向全球招聘。其三,社会基础稳固,西湖大学作为第一家试验先驱,必然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鼎力相助。
但是,施一公先生5年超清华的愿景能实现吗?别急着回答,我们先来看看清华大学的情况。清华成立于1911年,筹建资金来源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发展至今的百年时间里,清华有数不清的名人志士任教过,它也经历了南迁、重组以及回归等宿命,颠沛流离过,生死攸关过,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而且,清华至今所获称号都是响当当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11/985工程,近500个国家级奖项,更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与其百年的历史变革和文化沉淀分不开的,是与中国优秀传统分不开的,是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分不开的。
反观西湖大学,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此:一方面要将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精髓西学东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照搬;另一方面,还缺少一定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既然是试验性先导,就要承担失败的风险,而只有时间能治愈这一切,出道即巅峰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状态。
所以说,施一公校长之五年超清华的宏愿并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或许再给个十年二十年都未必。但是,西湖大学仅凭四年取得的成绩却是令人瞩目的:只招收中国学生,定位国际高端研究,学术高度与日俱增,还承担了很多国家级项目,尤其在新冠疫情攻关方面,更是领先世界首次解析出病毒受体的全长结构。
可以不夸张地说,如此迅速的成绩是史上任何大学都不曾有的,包括清华大学。所以西湖大学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通过现代更科学更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起的新型大学,其势能持续多久?是否具有广泛的中国适应性?是否能够比肩甚至超越传统形式的大学?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寄托在了西湖大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