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与孩子陷入“权力之争”,最终的“输家”一定是父母

当你让孩子吃完饭把碗送到厨房时,孩子拒绝做,而且无论你是打他还是骂他,他就是不干;

当你让孩子默写今天学校听写的单词以加强记忆的时候,孩子每次都说“好”,可是直到睡觉都不去默;

当你让孩子快点去洗漱睡觉的时候,孩子依然在卫生间磨磨蹭蹭,直到你河东狮吼,他才不情不愿地出来,然后对着你嘟囔一句:“天天就知道发脾气。”

这些场景下的我们,会非常愤怒,最终以更大的暴力制服孩子,或者以无奈收场。我们不知道的是,无论是我们的愤怒还是无奈,都会激起孩子的成就感,下一次遇到同样场景,依然会故技重施。

这些场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我们和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

我们想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服从我们的安排,可是孩子们却有着自己的主意,不是这件事他真的不想干,而是他单纯地想挑战我们的权威,不想服从于我们。

他们想让我们看到:他们需要有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不是任我们摆布的玩偶。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一篇,就来说一说“权力之争”那些事儿。

(一)如何判断你和孩子进入了“权力之争”?

并不是孩子的每一次“不”,都意味着他要和你争夺权力。到底哪一次“不”、哪一次反抗(包括积极反抗和消极反抗),才是“权力之争”?

这需要我们自己学会判断。

判断可以下面三点入手:

(1)我们的情绪

我们的情绪是平和的,还是愤怒的?甚至是越来越愤怒的?

如果是后者,我们多半是与孩子进入了“权力之争”。

我们和孩子越吵越凶,我们越说东,孩子越偏要向西,形成了拉锯战,两方火力都在持续升级,谁也不愿意让步,谁也不想认输。

这种情况,我们便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和他形成了“争”的关系。

无论当下这个战争谁负谁胜,最终的输家一定是“父母”。

且不说我们这种处理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单纯从一个方面来解释,我们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父母是成年人,有成熟的理智的思考;而孩子则是初生牛犊,做事目的单一,他们不会考虑后果,更不会顾及谁的颜面。

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想离家出走就离家出走,想放弃生命便放弃生命……

与这样的人,我们“战”得起吗?

与孩子“长期权力”之争的结果,不是孩子反抗得越来越厉害,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就是孩子反抗屡屡失利,最终不得已臣服于我们,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哪一种结果,是我们想要的?

(2)分析结果及事态发展

如果一件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难度的事情,我们告诉孩子很多遍了,孩子依然再重蹈覆辙时,我们就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是我们的方式不对、是孩子理解不到位,还是我们陷入了“权力之争”。

比如,孩子吃完饭把碗放到厨房洗碗池这件事,孩子理解起来肯定没有问题,但是任凭我们说了十遍百遍,孩子依然不去做的时候,我们想一想:

我们对这件事经常生气了吗?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反抗行为?

如果这两个问题答案都是“是”,那么我们多半陷入了“权力之争”。

(3)这件事与我们的利益相关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些父母可能想不明白。

很多父母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总觉得只是因为“他想为了孩子好”,而忽略了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利益

比如:

我们想让孩子考出好成绩,除了想让孩子离幸福的人生更近一些之外,还有没有自己想因此得到的利益?如:可以和邻居炫耀孩子优秀、将来养老条件更好了。

当我们想让孩子按时睡觉的时候,除了为了让孩子拥有足够的睡眠之外,还有没有想更早地拥有自己的自由时光?如:自己想追的剧、想做的事。

还有的父母,没有具体的利益所得,他的利益可能就是:“维护自己的威望,达到内心的满足。”

当孩子“每个”晚上都磨蹭着不睡觉时:

我们看着时钟越来越晚,郁闷我们就快没有了看剧的时间,所以更强硬更急迫地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安排去做。否则,就会大发脾气。

这时候的孩子,可能会积极地反抗:“我就是不困,我还想继续玩!”

有的孩子会消极地反抗:“妈妈,求求你了,我还没玩够呢,再让我玩十分钟吧……”

直到我们无法忍受,最终愤怒时,孩子们终于安心了,然后才去乖乖睡觉。

我们以为我们赢了,实际上我们输得彻底,因为我们的行为都在孩子的预测范围之内,包括我们暴怒后对孩子的打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如何跳出“权力之争”的恶性循环?

我们与孩子进行“权力之争”,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除了让我们更愤怒或者更挫败。

可是,孩子不配合我们的安排时,我们总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或矛盾,以免进入“权力之争”呢?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仔细审视我们的地位。

时代不同了,不论我们承认与否。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可能是那个独裁者或控制者。但是现在,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当妻子要求丈夫对她尊重的时候,孩子们要求平等和尊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无法再延续之前的“强权政策”。

连孩子都会安利给我们育儿视频,让我们学着做一个“好家长”了,我们若还指望着孩子当一个言听计从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所以,我们要从“权力之争”模式中跳出来,首先,就要从观点上彻底转变。

我们不是孩子的“控制者”,我们是孩子的“引领者”。

我们不是安排孩子人生的人,而是陪着孩子更好地成长的人;

我们不是要在孩子面前彰显自己有多么强大,而是引导孩子看到他们自己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的强大;

我们不该成为孩子的天花板,让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指令生活。退一步讲,我们的指令,真就那么优秀吗?若果真如此,为什么我们依旧平凡?用我们平凡的思想,指挥孩子,却妄想孩子能变得不平凡,可能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尊重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当一件事反复引起矛盾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做出同样的反应,而是要停下来,保持平和的态度,与孩子认真谈一谈这件事。

比如:孩子总是不自己洗餐具。

晚餐时间,孩子吃饭总是不认真,吃得很慢。妈妈把碗筷都洗完了,孩子依然在吃他的饭。妈妈提前告诉他了,如果她洗完餐具前孩子依然没吃完,就要自己洗餐具。

可是,孩子每次都说“好”,每次却都不洗。

当妈妈去厨房看的时候,孩子的脏盘子脏碗都在那里放着。妈妈就会发脾气批评他为什么又没有洗?怎么这么懒?!然后,妈妈一边生气一边不情愿地把碗洗了。

下一次,孩子依然如故。

这个情况下,妈妈需要在就餐之外的时间,两个人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和孩子聊一聊这件事,问问他为什么不愿意洗碗。

也许孩子会告诉你,他担心洗不干净或者把碗摔碎了。

但是,平时妈妈总是一上来就批评他、命令他,从没问过他原因。这个做法直接激起他的反抗心理,他不愿说出这个原因,选择直接和妈妈对着干。你让我洗,我就偏不洗。

若是这个原因,其实妈妈只需要教会他如何正确安全地洗碗,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若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也许告诉妈妈:我会洗,但是就是不想洗。

那妈妈怎么办?

妈妈一定要认清楚这是一件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孩子的盘子和碗干不干净,并不影响他们下一次就餐,只会影响孩子自己。

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妈妈就能想到一些解决方法。

比如,她可以平和地给孩子三个选择:

要么在下一餐之前把餐具洗干净;

要么只能把下一顿饭菜直接放进这些脏盘子里;

要么快点用餐,在妈妈洗餐具的时候,及时把碗筷送过来。

给孩子适当的选择权,是非常重要的!这会让孩子有“权力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长大了, 他希望自己能做主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就要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慢慢放权给孩子。如果我们不放权,孩子就要主动抢,然后陷入“权力之争”。

放权,又不想孩子失控,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是正面管家中的一个育儿工具,我认为很好用,大家可以试一试。

(3)有些情况,我们无需沟通,而要强力执行。

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他们有效沟通之后才能去做。一些事,我们无需沟通,而要强力执行。

比如:

当孩子处于情绪当中,不顾我们的劝阻非要横穿马路的时候,我们不需沟通,直接把孩子从马路上抱到安全的地方。

同理,当孩子非要触碰电源、玩火等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强力执行。这种情况下, 孩子只有服从我们,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事后,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明原因,或者带他到体验馆去体验一下触碰电、火的感觉,给他观看一些适合他看的交通事故的视频,说一说可能会发生的后果。

除了人身安全之外,还有一种:当孩子的行为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强制停止。

比如:

孩子在图书馆追逐打闹,屡劝不听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孩子强行带出图书馆。

然后,再进行后续沟通。让孩子懂得在什么环境下,应当遵守怎样的规则。

(三)结束语

我们和孩子,不是对立的,更不是彼此的敌人。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证明我们多么正确,多么权威,而是让孩子看到他自己的力量,培养出他的独立和自信,让他有能力面对学校、公司及社会上的风风雨雨。

所以,不要和孩子对立起来。要学会体会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的感受,当我们互相理解了,沟通到位了,我们自然就站在一起了。

站在同一个战线上的人,自然容易形成“合作”模式。

让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起,一同成长吧!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标签: 孩子 父母 睡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