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新华,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栏作者。致力于经济学常识的普及,发表评论数百篇。
来源:功夫财经——国民财商提升者,财经新媒体头部平台,由知名财经主持人王牧笛创办。汇聚中国“极具圈层价值的财经学者天团”,每天第一时间解读财经事件,透视财富生活。这里是财经江湖,这里有真功夫。
说明:本文供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受到高额现金奖励,人们当然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他们努力拼搏得来的。
可是这些年,人们越来越争抢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这和1990年代,官员“下海”热,截然相反。
当北大清华毕业生,都去争抢中小学教师岗位。那么,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又是个什么情况?
开学季到了。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格外爽,那就是今年刚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其中的很多人,受到了高额的现金奖励。
例如广东廉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可获得20万元奖励。而考上其他名牌学校的学生,奖励只有1万元。
广东东莞东城温塘社区,对考上北大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是奖励20万元。
福建惠安县,对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奖励10万元。
……
广东湛江一中学校长,主动向高分考生发送短信,承诺来本校复读,考上清华北大就奖励100万元。
人们当然应该为这些学生感到高兴。毕竟,这是他们努力拼搏得来的。
不过,再想想另一个新闻,也许人们还会有些别样的感觉。前一段时间,宣传得沸沸扬扬的杭州余杭招聘公务员,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其中8位的入职街道办事处。
例如,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一名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一名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
全社会如此高调奖励考上北大清华的考生,就为了他们未来能进入街道当公务员吗?
中国这么缺街道公务员吗?
1
高精尖人才当公务员过于昂贵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这些名牌高校,一向是出官员的学校。只不过,以前也没有这么像现在这样,高精尖专业的人才去街道办工作。
当然,谁都知道,这些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他们的职务不会止步于街道工作人员,肯定还会往上晋升。
对于个人来说,不管以前学什么专业,他们都有权利不按专业选择职业,包括选择当街道公务员。尤其是,这些街道公务员还是高薪。
可是对于纳税人来说呢?纳税人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钱,去为他们提供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等的高端教育?
2020年的预算经费,清华大学是311亿元,北京大学是191亿元。
有人会说,科学素养高也有利于他们当好公务员。但,当公务员,有良好的科学通识教育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得那么高精尖。
如果这些高精尖的博士、硕士教育,只是为他们当公务员提供一个“科学素养高”的资格垫,那,这个科学素养可就太昂贵了。
上面说的是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
2
千军万马考编制
去年,深圳龙华区公办中小学面向海内外2020届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最高年薪能达到30万元。入围体检的491名毕业生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23人,占比86.2%;博士23人,其中,北京大学6人、清华大学5人。
不仅仅是深圳这样的超级城市如此。
我一个同学,在广东一个不那么发达的城市当中学老师。他说,这些年,他们学校北大清华毕业的老师越来越多了。
我不是说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当中小学老师就是屈才。中小学教育也非常重要。
但是要看到另外的问题。
首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争抢中小学教师岗位,那么,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又是个什么情况?
其次,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为什么热衷当公务员、当中小学教师?
并不仅仅是北大清华的人热衷于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这些年,人们越来越争抢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
一句话,就是千军万马“考编”。
公务员最值钱。一个哈佛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大学副教授,也去当了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哪怕当不上公务员,有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也是好的。
去年深圳龙华区招公立中小学老师,报考的人超过超3.5万名。
编制越来越值钱。
长辈们的教导语重心长:“还是有一个编制好啊。”
毕业多年的同学,聚会的时候,不管刚毕业时怎样,多年下来,仍然是有编制的同学整体上“混得最好”。
这和1990年代,官员“下海”热,截然相反。
3
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1990年代,人们流传一个梗,说,广东人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去当公务员。”
这个梗,只是反映,当时的人们,对广东人在经济上的火热投入的一种羡慕。
当时,人们对赚钱、发财兴趣百倍,同时也信心满满,这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
今天,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热衷当官,当然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科学素养,但,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呢?
并不是懂得更多科学知识的官员,而是懂得更多市场经济的官员。
人们需要官员们,继续为人们创造赚钱、发财的良好环境。
很多专业素养高的官员,如果不懂市场,那很有可能,专业素养使得他们更加固执地干预市场。因为,他们更容易觉得,自己站在这个位置,俯视全局,又懂专业,比市场中的企业家、研发人员看得更高、更远。
实际上,真正懂的人,恰恰是那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研发人员。
因为,他们的经验教训,是生死存亡中得来的。
但是这种宝贵的东西,却容易被不懂市场的专业官员看成“局限性”。他们在学校没学市场经济理论,也缺乏市场实践,喜欢按图作业。他们要理解这些,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
或许对于信奉“大政府”的国家来说,使用那些高精尖专业的人来当官,是符合他们的宗旨的。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不懂点专业还真是不行。不过,那样的国家全都没有经济活力。
而中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更需要的是官员懂得企业、百姓的苦衷,懂得放权、服务,而这始终是中国经济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4
谁为人类开创未来?
一方面,这么多高端人才去争抢编制,另一方面,媒体还报道,全国共有100万以上的大学及以上毕业生在送外卖,其中硕士毕业生超过7万。
这当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端人才过剩了。人才永远是稀缺的资源。
这说明,还需要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
如果人们的观念更倾向于干预市场,那么,那些本来打算投身科学的高端人才,也会转向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毕竟,利益是摆在那里的。有编制的人,比市场中人收入更高,还稳定。
如果人们的观念是坚定地支持市场的,那么,高端科研人才就更容易从满足市场需求中获得利益,他们就不会热衷于考编制,这才是对人类智力资源的较好利用方式。
比较合理的人才配置,是那些具备较好通识教育、近距离接触市场的人去当官,去放权,去为市场服务。而北大清华等高精尖专业的毕业生,去做需要更高的智力的工作,去做基础研究,或市场急需的应用技术的研究。或者,去当企业家。
人们巨额奖励北大清华的学生,究竟是鼓励什么?像古代那样,鼓励“一人当官,全家光荣”,还是鼓励这些优秀的学子去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为人类开拓更宽广的诗与远方?
奖励学生是好事,但希望,等四年五年后,他们毕业的时候,他们面临的不再是“千军万马考编制”的局面。希望他们面对的是更好的市场环境,从而更有信心把自己的智力用于更高效的地方。
周一来经管之家听张磊跟朋友们聊价值
5年,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
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财经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