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在!
父母是家的驿站,仿佛有父母的家才温暖,而却有多少人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不知珍惜,却在父母离去后黯然神伤?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嫁,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能对父母真心挂念,因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图你回报却无条件希望你好的 人。
你幸福他们开心,你难过,他们忧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首《游子呤》写尽了千万母亲对外出子女的牵挂。
一个普遍的现象,父母去世后,原生家庭的兄弟便不亲了,甚至不来往了。
血浓于水的感悟是父母给的,但却也随着父母的离去而淡化。
曾经,一位八旬的老爷爷去看望远嫁的姐姐,当他蹒跚的走向车子将要离去的时候,两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痛苦告别。
姐姐拉着弟弟,依依不舍地说:“弟啊,或许这是咱这一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听完泪奔,是啊,兄弟姐妹就是父母留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也是能感知彼此心声的人。
然而,却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因为父母的财产分配不公而大动干戈,甚至成为仇人。
钱财身外之物,父母赠于是情分,不赠是本分,难道我们会因为父母不曾给我们留下点什么而不去珍惜他们吗?
父母养我们长大不容易,千万别因身外之物对父母有所抱怨,他们也想给你最好的,奈何,个人有力有限啊。
也有许多年轻人好高骛远,虚荣心作祟,去攀比,去拼爹。
但他们却不知,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可被替代,更不可被复制。
试想,许多年后,你自己的子女是否和你有一样的想法?
当你看到年迈父母的身影不觉得自己年轻轻的有手有脚还可以奋斗吗?
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受教育,就已经把我们领向了人生的大门,剩下的精彩,如果你想要,完全可以自己去实现。
我从未见过父母的馈赠能使孩子富余一生的,但却见过无数人用自己的力量让父母安度了荣华的晚年。
为什么大多数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后不亲近了?
1、没有共同的家了
父母是兄弟姐妹共同的家长,特别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过年,让无数兄弟姐妹甚至从不远万里回家团圆,只为能见到生育自己的父母。
仿佛只有父母健在的家才能让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像一把吹响集合的口哨,让孩子们有了凝聚力。
有父母的家是温暖的,他们是孩子们心灵的驿站,仿佛在生活的奔波中,累了,只要能回家看到父母就是欣慰。
父母是心灵的港湾,能温柔我们内心的净土。
但却有许多人把父母的健在当成了累赘,甚至希望父母过世后能清静几年。
大多数有这样想法的人,都在父母去世后无限怅惘。
就像一个熟悉的十字路口,总有人在那等你回家,突然有一天,十字路口安静的没有熟悉身影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已经失去他们了。
钱没了可以再赚,兄弟姐妹情分生疏了,可以再续,唯有父母的爱在做减法,是不可逆的,失去即是永远。
2、没有利益共同体了
有父母的家,有了共同的利益,他们有的是齐心协力,想给父母高质量的生活,有的是想共同来分父母的财产。
无论是哪种,都是利益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这种是最可悲的,也是人性最丑陋的真实体现。
一旦没有了利益共同体,便会回到各自的轨道,像两列开往不同方向的列车,永无交集。
3、各自的生活轨道渐行渐远
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像一盘散沙,没有了凝聚力,甚至连逢年过节都觉得相聚是徒劳。
加上兄弟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小家而打拼,便没有时间去续兄弟情了。
这个阶段的人们,兄弟姐妹的情分是比陌生人稍微亲一点的关系,毕竟有血缘有关系,但却不再像父母健在时那么亲了,因为没有共同的亲人了。
于是,各自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中渐行渐远,家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便也顾不上叙旧了。
生活是现实的,也是不易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往后余生奔波,各扫门前雪,生活中除了儿女再无其他。
于是,兄弟姐妹的感悟便这样淡了,直到有一天,收到哪一方去世的通知,才赶去寒暄或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