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携手丹麦终身学习计划协会、丹麦北菲茵民众学院、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丹麦教育论坛”在线上举行。南丹麦大学教授安妮·格沃特鲁普在演讲中探讨了疫情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影响与启发。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丹麦蔓延的速度加快,学生们都被送回了家。在学生在家上网课期间,我们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针对小学,一项针对高中。
针对小学的调查,一共收到了来自6个城市5953名学生和5054名家长的回应。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生、家长到老师,所有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它同时表明,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幸福感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针对高中的调查,共收到了来自11所学校2899名学生的回应,显示出与小学调查相似的结果。
许多小学生说,在家里上网课,他们实际上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超过60%的人表示,老师每天都为他们制定计划。几乎80%的人说,老师安排的任务很明确。大多数学生都感到,老师既了解他们的学业和功课,也了解他们的幸福感状况。8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可以融入整个班级形成的学习社区。
在网课期间,教学方法主要是由老师领导并以老师为中心,但是也强调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功课和作业等方面的学习事务。只有25%的人说,他们以小组学习为主。50%的学生表示,他们从未或仅在有限程度上参与在学校进行的讨论或班级讨论。非常明显的是,与学校的常规教学相比,很大一部分学生发现在线教学更难。有近20%的学生对这种在线教学不太适应。少数人表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适应这种在线教学,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超过15%的人发现自己很难跟上教学进程。
本次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关于社会幸福感的问题。在小学调查中,几乎50%的人表示他们不快乐,因为几乎所有人(占92%)都想念他们的朋友,而且他们都错过了许多休闲活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有70%的学生想念过往的学校生活,60%的人想念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光。简而言之,他们想念日常生活、休闲活动、与朋友在一起的日子以及在学校的日子。
从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情况还是很严重的。与每年在小学进行的年度幸福感调查相比,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幸福感出现了不同的、更加负面的倾向。分析表明,有35%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难应对当前情况,这个群体回答有关学习体验和幸福感的问题时更为负面。
我们还进行了交叉统计,以了解在回家期间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受到最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看到,年龄较大的学生在网络学习方面要比年龄小的学生表现得更好。在我们研究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参数中,表现最糟糕的年龄段是小学3年级学生。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得到老师的关注,了解他们是否完成学校功课,他们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与老师进行沟通。针对在社交和学习上与同龄人的接触,3年级学生得分也很低。3年级学生中,只有67%的人表示他们每周与同龄人接触一次或多次,而平均水平为78%。
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利用这段时期的经历来反思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问自己:学生需要拥有哪些价值观、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又能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参与当代社会事务。
这是一个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虚拟参与是个体的必然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学生们一直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虚拟互动的体验,但是正如这次调查中所反映的那样,有些学生在虚拟社区中的学业表现不佳。我认为这是未来教育所面临的工作。最大的挑战是学生对在线教学感到不舒服,他们还没有必要的能力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校园生活?如何看待人际关系?我认为,人际关系是学习的重要先决条件,孩子们在学校里相互学习和发展,通过与其他同龄人和老师的互动来参与活动和反思自己,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那些认为人际关系只能具有现实特征的观念是过时的。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样的一种互动———“在虚拟环境中的虚拟或数字身份”与“在现实环境中的自然人”之间的互动。我们看到,当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然后回到学校时,他们会将讨论从线上带回到现实的学校中,反之亦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媒体来进行有趣的学习活动。比如,可以到湖边寻找叶子,同时使用数字媒体进行拍照,并将教学带回到现实环境中。我们必须更加意识到,要将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相互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