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树:今年暑假,我邀请了几位特别可爱的小伙伴来到我的家乡——一个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大理州,却和游客们想象中的“大理”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于我的家乡而言,他们是陌生人、是“他者”;对于他们来说,村落的一切也是陌生而新鲜的,借由他们的视角,我看到了许多个不一样的“故乡”。经由小伙伴的许可,我把他们的“田野笔记”通过橘子树影像分享给大家。第一篇来自紫薇,她细心地发现原来墙上看似杂乱无章的涂鸦其实恰恰反映了孩子们内心的秘密。
作者:紫薇(浙江传媒学院 大三学生)
在云南省大理州的一个叫做石头村的寨子,儿童们将白色墙壁当成自己的画纸,肆意地在上面抒写自己的童年,那充满着生机和诗意的语言透露着无数个成长的秘密,就这样,在老师的启发下,我成为了一个探秘者。
十几度下的石头村像仙境一般,湿冷的空气在墨绿色的深山中缓缓漂浮着,站在木屋的二楼便能看到云端,偶尔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叫声,简直不像人间。每天清晨打开门我都会被眼前这样的情景感动到,自然总能带给人最大的慰藉,如今坐在城市一隅之中,回想起来,真是觉得奢侈。
【石头村的山】
我的探秘之旅的第一站是在小月家。小月是个受传统教育规训很成功的女孩,她熟知学校的一切规矩并能成为佼佼者,学习成绩优异,家中贴满了奖状,在吵闹的电视机前都能头都不抬地写作业,读书会上别的小孩子吵闹时她会镇定地举手作答,在面对大人的提问也能够做到对答如流……在所有大人看来,她是个优秀的孩子,一切都做得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我却十分心疼她,她弱弱地活在学校的规则之中,自然的天性被“规训”的几乎没有了(或许是藏到内心的最深处了),她只能通过别人制定的规则来换取别人规定的优秀,小月早早地被框在了社会网中。唯一看得见的属于孩子天性的部分,就是她从小在墙壁上涂鸦的内容,这些图画得以让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个成熟女孩的内心。
【小月的涂鸦】
小月画的人物都很小,几乎都没有自己的一只手大,并且大多数都被圈在圆圈或格子中,花朵、气球、女孩、钟表、老人这几个绘画对象都被圈在上图的几十个方格之中,这种规矩性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的性格。但她画的“女孩”、“花朵”、“蜜蜂”、“蝴蝶”展现了一个女孩子内心想要追求的爱与漂亮,对美好的向往,只不过这种美好被框在了格子中。
小月的妹妹是所有孩子中极具自然天性的一个,她的涂鸦总能给我惊喜。
【小月妹妹的涂鸦】
“一个人飞上了天。”是她对上图的解释,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一下子被触动到了,仿佛站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现代孩子,而是千百万年前的遥远祖先。这个秘密不是小月妹妹的秘密,而是我们整个人类的秘密,我们本能地想要探索一切事物,人类本身、自然万物、宇宙之外……今天一切人类引以为傲的知识,都是我们祖先一个又一个简单的想象慢慢累积而来的。小月妹妹没有坐过飞机,甚至没有出过石头村,所以这不是现代社会给予的启迪,而是她作为人发自内心的本质的欲望。
【小月妹妹的涂鸦】
“一个国王被困在了爱心城堡里。”这是小月妹妹对上图的解释。
小月妹妹会用图画意象去组合成为叙事,和姐姐相似的是,她也有这种被束缚的倾向,这无疑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她父亲聊天时,她父亲给人一种开明的教育态度,这背后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但是小月妹妹把“国王”、“爱心”、“城堡”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事件,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强大的想象世界,如此看来,世间万物这么多意象,都可以是孩子的素材,那便会有无穷无尽的想象诞生,也会造就世界的无数种未来可能。想象是我们人类向着希望的重要能量,而孩子的叙事天性往往代表着人类最本质的情感。
第二站的探秘之旅是小夏的房间。与小月形成鲜明对比,他和哥哥墙壁上的绘画远比小月的画大了好几倍。小夏用爷爷的毛笔将自己和家人的名字甩在了那面门口的窄墙上,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靠在床边,双手插在裤兜里,酷酷地说:“这是我房间啊。”这种占有感和领地感在男性的身上极为明显,“自我”意识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发展,我在他身上感觉到了极强的个人主义。也许是男性与女性天然的差别,也许是小夏与小月的家庭差异,总之这些涂鸦都体现着他们最深刻的性格本质。
【小夏的涂鸦】
我很喜欢小夏,那种从小就很懂得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思考是很少儿童敢于去拥有的,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总是被社会的规则同化,虽然本性自然,但总会很快被社会的齿轮碾压,然后被携带走。
石头村的小学没有美术课,我反倒觉得很庆幸,美术课在我看来是一种以成人为价值的霸权,美术课上的绘画只能是一种描摹,美与丑被严格规定,绘画作品被标上了分数,孩子为了得到高分争相讨好老师的审美,绘画逐渐被异化,天性逐渐被泯灭。也许正因为没有美术课的存在,我才有了这条石头村墙壁涂鸦的探秘之旅。
【小天的涂鸦】
小夏的哥哥,小天,他把墙壁当成自己泄愤的工具,每当生气、愤怒、伤心时,他都会用锤子砸墙,直到白墙后的红砖水泥漏出来为止。墙壁涂鸦还是儿童的一种宣泄与解压的工具,当我看到坑坑巴巴的墙壁时,我就知道他有过多少次的低落和难过,他说讨厌父亲,母亲也总是严肃,只有爷爷偶尔会亲切地和自己聊聊天,一定程度上,墙壁陪伴了他的成长,见证了他的苦难和欢乐,当我站在那面墙壁前触摸它时,我好像离这个小孩的心更近了一步,如果父母能够认真地看这些墙壁上的涂鸦和伤痕,也许也能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实就是,没有几个父母会在意那些乱七八糟的线条。
在石头村中,家长不会完全反对孩子在墙壁上写写画画,一来是因为在农村,没有城市里那么讲究,没有对“干净”的极度要求。二来家长对孩子除了成绩以外的态度较为宽容。再加上没有美术课的客观原因,墙壁涂鸦成为了石头村的特例,大部分孩子家长或多或少会有墙壁的绘画痕迹。
孩子们带着他们的画,一步一步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内心,有象征着整个人类的哲理性的本质的东西,有不愿暴露的创伤的内容,有宣扬自己的个人主权的内心世界……每个秘密都散发着儿童的柔软,我会感动,也会心疼。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放下城市校园里你追我赶的功利竞争,在遥远的云南深山中静静地待几天,去慢慢看看那些纯真。
【老师和我正在摘果子】
“画在墙上的童年”探秘之旅还没有结束,当我下次看到儿童的墙壁涂鸦时,我还会继续探索,继续了解,那是一片很少有人发现的“圣地”。
图文/紫薇
(注:1、文中出现的地名和人名皆为化名;
2、本文首次发表于“合禾学堂”,已取得转载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