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众耳熟能详的英美教育,瑞士教育这几年也逐渐开始在国际教育中流行了起来,其中,瑞士教育最出名的要数其“贵”的性质、本文的作者曾从包玉刚转学到瑞士德语区的私立高中,在那里他见识到了何为“顶级富二代”,以及跟他们在一个高中读书学习是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马基克
本文原文来自:爸爸真棒
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
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和顶级富二代们在一个学校是什么体验?可能这个问题丢到知乎上会有一堆“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网友们回答吧。
不过我们这里有一位小哥也许真的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作者本人)。我叫Magic,老马,大家也可以在作者简介中看到自我介绍。
最近一两年放弃英美传统高校,开始去小众国家留学的人越来越多,这似乎变成了一种趋势。
作为一个从包玉刚转学到瑞士德语区的私立高中,再去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另类学生,也许可以和大家聊聊我的独特体验。
瑞士是位于西欧中心的一个小小的内陆国家,也许大家听过关于它的只是军刀和手表很有名,但是瑞士的国际高中却是近几年来最火热的小众留学地,各类王公贵族和大企业们的孩子都可能会去瑞士就读。
所以瑞士高中一个十人小班可能就有8个国家的人。现在大学宣传的自己几万人的校园里有几十个国家的人,这种现象在几百人的瑞士高中就能实现了。
高中毕业典礼
01.
都什么样的人去瑞士读高中?
随便举几个例子,过世的老泰王和朝鲜的金委员长都曾在瑞士的法语区就读。现任泰王的妻子现在就居住在德语区第一大城苏黎世。
由于我的学校是最便宜的,所以没有那么多所谓的超级富二代们来读。
但,据我所知,美国前国务卿克里就曾在我的高中就读,而瑞士银行某高管的儿子,约旦某王室成员,Swatch集团创始人的孙子就和我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友。
瑞士高中每年的学费差价很大,从三四十万(我的学校)到法语区一百多万一年都有。
我的高中Institut Montana蒙塔纳学院含住宿学费是每年5.38-6.75万瑞郎(约人民币39-49万)
传说沙特阿拉伯皇室、洛克菲特家族所曾就读的莱森美国学校(Leysin American School)学费为每年8.5万瑞郎(约人民币62万)
从卢森堡学院(玫瑰山国际寄宿中学)Institut auf dem Rosenberg走出了无数政治领袖和企业领导人,但该校有着严密的隐私政策,极少透露学生姓名,学费为每年13万瑞郎(约人民币96万),而且不提供奖学金。
再次强调,以上只是基础学费,此外还有很多课外活动费和生活费就是了。
尽管学费差价大,但是学术质量和学费没有直接联系。我的高中IB平均分不算低,但是百来万一年学费的高中,大学录取也不一定好。
很大部分原因,很多学生(读昂贵的瑞士私校)只是过去结交个关系,混个文凭,说不定会保送某本国的大学然后一毕业就去继承家业了。
若是某政客家庭和商人家庭的孩子从初中就是挚友,那么未来的合作也一定不会差。
不过这些贵族们都非常非常低调,一般绝对不会主动告诉别人,所以可能和你一起吃泡面的室友是未来某国的大政客也说不定。
02.
高中的环境条件怎么样?
我的高中在九百多米的山上,从市中心出发乘公交车到终点站,然后在半山腰搭一个斜45度的小火车上山,就到我们学校了。
尽管整个学校就是山头,但是山上还有其他居民,就包括其他的住户,还有养牛的。
所以一出小火车就会有一种非常浓郁的牛粪味,以至于现在闻到类似味道反而有种亲切感。
由于牛身上有很多大拇指关节大小的牛蝇,学生们还需要打专门的疫苗。如果放牛的时候正好经过学校路段,那么牛还会把去教学楼的路堵上,只能等他们。
交了这么贵的学费硬件设施就一定非常好吗?这不见得。硬件最好的一定是中国新开的学校。我高中的体育馆就一直被美国老师嘲讽:只要投篮打铁,动静就会像枪击案现场。
从另一方面来讲,自然环境是真的非常非常好。毕竟是养牛的地方,水质空气一定没话说。其实瑞士人养牛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乡村才有,随便一个城市开车20分钟出去旁边的草地上可能就有牛了。
由于学校在山上,我们可以直接往下看到城市全貌。我们去教学楼路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很大一片湖,湖的沿岸是城市,一到晚上就可以看到一片月牙状的城市星光,和抬头就能看见的几千颗星星相辉映。
到了冬天就是雪景了,整片山上布满了很厚的积雪,是另一番景象。
03.
在贵族学校真的全员名牌吗?
是的,几乎是全员都用名牌,但是不至于背爱马仕的就看不上背香奈儿的。
事实上LV才是他们最喜欢的包,经常走廊上可以看到好几个扔在那里,爱马仕还从来没见到过。
背LV单纯只是因为它耐用,随便扔在地上也不会坏,也不心疼,而且能装电脑和好多书。
毕竟有钱人也不必通过名牌展示出自己多有钱,物品还是以实用优先,这对她们来说并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精致的日用品。就连Swatch第三代传人也不过带了一块Omega罢了。
但,就算你穿着特别朴素,不用任何名牌,也没有任何人会看不起你就是了。
04.
那这些学费去哪了?
瑞士高中的课外活动是全世界最高大上的之一。
冬季滑雪是所有学校的必备项目,各州政府也有专门为期一周的滑雪假,让居民们去滑雪。
而夏天积雪融化,各个学校的差异就出现了。有些有马场的会去骑马,也有打高尔夫的,我们学校是网球。
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每周周末还有很多课外活动,去各地参观之类的。当然有些学校更高大上一点,有去非洲国家支援建设什么的。
05.
大学是怎么选择的?
一开始我有考虑除了美国之外的很多地方,除了荷兰和英国以外,我还报考了东京大学。由于学校在的地方比较乡村,所以我只想去个大城市。
而荷兰是我学校的升学指导最推荐的一个国家。她说荷兰是全欧洲包括英国在内最性价比最高教育质量也最好的国家之一。
尽管我高中土豪遍地,但是还是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考虑过荷兰,最后实际上也有好几个去荷兰上大学的。
可能会有家长要问:为什么顶级富二代们竟然选择了在欧洲读书?而不是名声和学费齐高的美国藤校呢?
我觉得这可以通过几方面来解释。
首先,欧洲派与美国派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一般选择了欧洲系统的,很少会去美国大学,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化因素。
一般来说,接受“高雅”素质教育的欧洲人不太能接受美国文化,他们会觉得美国人很“老大粗”,甚至身边的美国同学自己也会吐槽自己国家。
就比如你在英国就很难看到穿着瑜伽裤的人走在街上,或者在欧洲也很难看到那些身材过于肥胖的人。
再比如地理政治因素,欧洲政治氛围稍微淡一些。一个俄罗斯或者阿拉伯的同学,你能指望他们去美国的大学吗?至少几率不大。
我有个很好的俄罗斯朋友,去了一所莫斯科政客最喜欢去的政治经济大学,不出意外以后会从政。如果他去了美国读大学,那不是未来就有老底可以被掀了。
还有一点,外国人相对比较实际,不会硬要去做属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他们不会运用“钞能力“把自己孩子送进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学校。就算能花钱捐进去的,极爱足也一定是很有势力的。那普通中产偏上的家庭,不会选择花钱进藤校。
甚至,部分家长也许会觉得与其花钱去藤校,不如回本国读大学提前积累国内的关系。
荷兰作为一个非英语国家,每个大学的本科都有几个英语就读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在国际上的排名也不错,就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传媒系是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第一,力压南加州和斯坦福。
并且,荷兰的学费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便宜。和英国一样,荷兰是三年制的课程,但是学费只有英国的一半不到。
作为国际生我一年的学费是8800欧元(约人民币6.9万),每年大概都会涨100欧元,很少。基本各个大学不同系也都是如此,都在一万欧元以内。如果是欧盟本地人,就只是要两千多欧元一年。
之前做过一个粗略的估计,在荷兰一年全部的开销加在一起大约是25万人民币左右,基本美国一些大学一年的开销够荷兰一整个本科了。
只不过和其他欧美国家相比,荷兰大学的按时毕业率很低,我的系只有不到10%的按时毕业率(换专业,没有修完课等),不过宽进严出也是欧陆大学的特点之一。
他们没能按时毕业其实不全是学术难,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对于一些本地学生而言,读大学时他们可以拥有许多不同的优惠,比如公交费全免等,所以他们也愿意慢慢读,多读几年,政府的羊毛不薅白不薅;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校有时候会有很多窒息操作,导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
06.
番外
身为一个城里人,是如何打发时间的?
作为一个在上海市区长大的不爱运动的人,去到国外该怎么打发时间呢?
好问题,我也不知道。当然有些会说阿姆斯特丹夜生活这么丰富你为什么没事做,emmmm我可能是穷and受不了夜店的巨大声响。
我一般的选择是打开电脑,和同学好友开始线上死宅生活。不过这其实有点被生活所迫的味道,毕竟玩电脑是成本最低的有交流互动的活动了,一瓶饮料一包零食可以坐一下午。
不过到了大学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个菜撸个猫打一晚上麻将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我喜欢艺术品,所以和阿姆斯特丹一有空就会去逛不同的画廊古董店,并且和那些店主们聊天,这其中总会听到很多好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