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11月4日,出生时体重仅500克的“巴掌宝宝”早早康复出院了,这也是河南省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
□记者 梁露露 通讯员 王晨
早产儿情况危急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孕妈妈因孕期出现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宫缩提前发动,孕26周时,早早提前出生。
出生后,早早的体重仅500克,没有哭声、无肌张力、无自主呼吸、心率60次/分,当地医院紧急复苏10分钟后,心率稍有回升。后因“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血小板低”等原因转诊至河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
早早只有成年女性巴掌那么大,胳膊没有成人手指大,脚丫子只有拇指那么大,全身皮肤“吹弹可破”,血管隐约可见。由于身体发育不全,肺部、胃肠道、眼部等都存在问题,生命面临严峻考验。
河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科主任孙慧清与科室人员一同为早早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救治计划,力求做到“快、精、细、柔、稳”。护理人员24小时持续为早早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迅速为其进行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因为喂养期间反复出现奶液滞留、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患儿喂养十分困难,喂养不耐受也影响患儿呼吸机参数的设定,为救治带来极大挑战。每天的查房,孙慧清都会查看参数设定、患儿腹部、喂养及每天的肠外营养补液等情况,并嘱托管床医师及时关注胸腹片检查。
慢慢地,早早开始进行重力喂养了,但还是会反复出现问题,开奶、禁食、再开奶、再禁食……
多学科联合救治解除患儿危机
医生用注射器抽取奶液后使用注射泵,泵进患儿胃内。开始时每次仅0.5ml的奶量需要泵入半小时,然后逐渐加量:1ml、1.5ml、2ml……
就这样一点点持续泵入,慢慢地,患儿开始耐受了,喂养量上去了,体重也由原来的500克逐渐增加。
早早还有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只能很长时间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严重时,频繁的呼吸暂停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体位管理、呼吸机气道管理、肺部雾化、排痰管理……慢慢地,呼吸暂停有所缓解。
随后,长达两个月左右的无创辅助通气,鼻塞和呼吸管道极易对患儿鼻部造成压伤和损伤。护理人员想尽各种办法,采取制作鼻子造型的人工鼻膜、间断更换鼻罩呼吸、改良帽子固定通气管道、使用有弹性的系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早早的鼻部毫无损伤。
呼吸、喂养两大难题解决后,早产儿重症监护室与眼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合作,为患儿进行眼底手术加眼部检查,成功解决了患儿眼部视网膜病变。
慢慢地,早早停氧了,体重长到2000多克,每3个小时进食一次,可以喝38毫升的奶,符合出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