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萧红的作品,说不出她的好坏,但就是喜欢这样的文字。呼兰河城就和全中国所有的小城一样。城中的人都是这样平静的过日子,今天这家出点儿事儿,明天那家有个事,后天就都忘却了。这就是最平凡的生活。
这本书中有笑有泪,有喜有悲,萧红一生坎坷、感情尽是劫数,让她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爱和安全感,正是她童年时所缺失的,这些我们能在书中窥到一二。
汤唯版萧红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1亲子关系中,冷漠最是伤人
萧红幼时顽劣,时刻黏在祖父身边,“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着一个大草帽,我戴着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白菜,她帮忙踢土,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反而把菜籽踢飞了,祖父不恼。
祖父浇菜,她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里扬,大喊,下雨了,下雨了。祖父亦是不恼的。
在萧红眼里,祖父一直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萧红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和祖父在一起的无尽趣事,然后还是黯然道:
“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瑟瑟几笔,透着萧红心里的悲凉。她口中的算不了什么,是求而不得的无奈,是心里的不甘,是没有办法的退而求其次。
这个没有体会到父母宠爱的孩子,即使祖父给予再多的爱,也无法填满她内心的缺憾。
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不自觉地渴求爱,渴求那份爱带来的安全感,但她不知道,爱不是求来的,安全感也不是别人给的。
2脾气暴躁是亲子关系的大忌
祖母去世那天,没有人理会她,年幼的萧红心里,还不知何为难过。
她就自己在后园玩,外面下雨,她觉得酱缸上的缸帽子好玩,还能避雨,就想方设法钻到缸帽子里。她蹲在里面,就跟在一个小房子里一样,雨声、连带房子里的喧闹声也远了。
她觉得这么好的玩意儿,得给祖父看,所以她就顶着跟她差不多高的缸帽子,吃力地迈过门槛儿,找祖父。正在她大喊之间,“父亲一脚把我踢翻了,差点没把我踢到灶口的火堆上去。缸帽子也在地上滚着。”
这是萧红第二次提到父亲,只此一脚,再无它述。她没有写自己是不是哭了,是不是伤心了,但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跃然纸上。萧红连载《呼兰河传》时,是1940年,那时她已经29岁,但父亲踢的一脚,却一直留在萧红的记忆深处。
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十有八九也没有多少耐心,也不吝和孩子沟通,更不屑倾听孩子的心声,亲子之间的鸿沟在一点一点的加大,慢慢就会无法逾越。到最后谁也走不进谁的心里,谁也不肯走进谁的心里。
家里缺少爱和温情,是萧红想逃离家庭束缚的根本原因吧。
后来萧红从家里逃出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劫难,都不曾回头,此生父女就此别过,而这一别就是永远,让人唏嘘。
这父女两人的心里,有没有想念过彼此,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谁也没有试图妥协过。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和谐的亲子关系,那是教育的根,是决定孩子一生是否幸福的底层密码。
只是那时候,萧红的父亲不知道,在当时的年代,他大抵也不想知道。3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如果,父母在她年幼的时候,用心陪陪她,会不会世间就会有一个不那么悲情的萧红
可惜,在萧红幼年时,她的母亲便不在了,后来祖父也不在了,只有一个暴躁的父亲。那个年代的父母之于子女,也就像书中,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待团圆媳妇和团圆一样,总觉得“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吧。
其实她父亲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和年幼的萧红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成为充满爱与能量的人。
她父亲要做的,也没有多难,无外乎,偶尔陪陪她在园子里捕捕蝶拔拔草;对她翻腾出储藏室里的物件时,也表示一下好奇;在她读诗的时候,给个鼓励的眼神;闲下来的时候,跟她说说话,回答一下孩童近乎荒唐的问题……
如果她父亲有点儿耐心,在萧红长大后能够给予她尊重,事情还会有转机。但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来和谐的亲子关系,后来再让他们自我改善、沟通,似乎是太难了,对两个人都难。
所以,请停下来,慢一点,给孩子一点时间,用心地陪伴他们。
【来源:阅达书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