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g
点击“高等教育传播”关注我们
距离第四轮学科评估已4年有余。这4年间,许多学科在学校的重点建设下,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有一些学科发展突飞猛进,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然具备了冲击A类、甚至A+学科的实力。
近日,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拟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破除“五唯”——第五轮学科评估突破口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不数帽子,不唯论文”成为第五轮学科评估最受广大网友关注的改革要求。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一方面大家是非常支持破除“五唯”,避免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做法,支持综合评价。但另一方面,网友们也表示出了对破除“五唯”的担心,“扭转核心期刊至上的局面,得以拿出来切实可靠的新考核标准作为前提”,“‘SCI至上’虽然是片面的,但也是当下相对公正、客观、不掺杂人情世故的考核方式”。
废除旧标准,就一定要确立更加科学客观的新标准。根据《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来看,在评价标准方面,本次学科评估注重多元评价,采取多维方法。评价科研水平不唯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进行多维度科研成效评价。评价学术论文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采用“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不“以刊评文”,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着力扭转“SCI至上”局面。坚持代表性成果专家评价与高水平成果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运用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专家融合评价方法,坚持代表性成果专家评价与高水平成果定量评价相结合。
强化教师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评价导向
本次学科评估的另一个备受网友重视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改革教师队伍的评价标准。部分网友指出,“很多老师专注教学,因为论文限制无法评职称,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念ppt,一个ppt用好多年”。从《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来看,改革教师队伍的评价标准也是本次学科评估的工作重点之一: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促进师德与师能相统一。采用“队伍总体结构与代表性教师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师队伍质量,重视青年教师队伍情况。加强教师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评价,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和指导研究生情况作为重要观测点。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关注教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授课情况,抑制人才无序流动。
学科评估如何有效提高专家评价质量
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专家评价发挥重大作用,因此也不免有部分网友对于专家评价产生担忧。“更加重视专家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否可以有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呢?”教育部学位中心的负责人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解读:学科评估着力提高专家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努力提升专家评价质量。一是适度扩大专家数量。增加评审专家数量,每位专家仅评审部分指标,保证评价“精度”和“深度”,提高评价针对性和保密性。二是科学遴选评审专家。为不同评价指标分类制定遴选规则,分别选取评议专家,确保科学性;通过信息系统依据遴选规则随机选取专家,确保公平性。三是研制专家评价指南。制定评价指南,明确专家评价原则和评价重点,统一评价标准。四是探索“融合评价”方法。在科学把握定量和定性结合度的基础上,融合定量和定性评价优势,充分发挥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在专家评价中的辅助研判作用,提高专家定性评价可靠性。五是完善结果统计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去极值”“标准化”等统计学方法处理,剔除专家评价的“奇异值”,提高结果可信度。
整体来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学科评估”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体现中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最具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官方评估结果,已然成为国家及地方“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和一流学科增选的风向标,是彰显中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学科竞争力的晴雨表。第五轮学科评估势必对高校“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估、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申报以及社会声誉和招生前景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供各位读者参考:
参考资料: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
微言教育: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如何开展?教育部10问答详解
央广网:不数帽子 不唯论文 第五轮学科评估拟启动
本期作者、编辑:张伟佳
THE
END
微信号 :高等教育传播与舆情监测实验室
新浪微博:@高等教育传播与舆情监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