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数学卷子因为11-7=4被老师打叉,你会到学校找到老师讨要说法吗?
我肯定会,我第一反应是这个老师八成不是一个负责人的老师,这样简单的题目都能给判错,说啥不得理论一下。
之前我在网络上就看到这样一件事儿,孩子把卷子拿回家,宝妈看到了11-4=7被打叉,于是怒找老师理论,质问“我家孩子错哪了”?但是结果并非家长理直气壮地赢了,反遭老师打了脸!
请家长仔细看下面的数学题:
教室里有11盏灯,拉灭了4盏,教室里还剩下几盏灯?
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就觉得这是一道应用题,剩下7盏灯没毛病!但老师的一番话,不禁让宝妈无语,让我一度怀疑,我小时候是不是上了个假的小学。
老师解释道:“问题是教室里还剩下几盏灯,并非几盏亮着的灯。所以问题出在,孩子审题上的马虎,思维形成了定势!”老师这解释严丝合缝,无法反驳,宝妈也只好窝着一肚子火回家了。
但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反思,如今的孩子确实比我们那个年代更难了,现在的数学题,可不仅仅是背下来九九乘法表、多做算术题就能得高分的时代。
现在强调的是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要让小学生初步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可见虽然很多数学题真的很“坑”,但初衷是训练思维。
欧美国家在孩子上小学前并不会让孩子学习文化课知识,但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却非常重视。美国天才儿童协会还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天才儿童的特征里,权重最高的一项。
这就要求孩子能够拥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如果孩子缺乏这些能力,未来就可能出现语言表达能力差、数学学不好、面对问题总是无从下手的状况。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学龄前3-6岁
孩子3-6岁时,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象思维阶段 ,孩子会把看到的事物,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基于这种思维的特点,想要发展逻辑思维,就要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才是最佳的训练方法。比如让孩子比一比两个苹果的大小,这种具象的体现方式,其实就是锻炼孩子的分类、比较能力。
虽然3-6岁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是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而数学又是锻炼逻辑思维的最佳方式,所以此时用数学游戏,是发展逻辑思维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能为孩子日后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7-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从形象思维逐渐开始过渡抽象思维,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数字、符号的掌握能力更强了,你不需要拿这2个苹果、3个香蕉孩子才懂得2、3的意义,你说出一个数字,他已经能凭空想象,这其实是抽象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时期去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就可以让孩子玩一玩“聪明人的游戏”数独,这是公认的逻辑游戏,很多高智商人群的业余爱好就是玩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