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彩娴
编辑 | 青暮
AI科技评论获悉,华人著名计算机科学学者刘炯朗教授于2020年11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刘炯朗是著名的科学家与教育家,ACM与IEEE双会士,荣誉等身,桃李满天下。他曾先后任职于MIT、UIUC与台湾清华大学,在许多世界著名的学府与机构担任要职,培养出多位优秀的科研者,其中便包括图灵奖唯一的华人得主姚期智。
1
求学经历
刘炯朗(Chung-Laung Liu)教授在1934年出生于广州番禺,幼年在澳门求学,小学、初中与高中均就读于著名的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是蔡高中学的第一批高中生之一。
高中毕业后,刘炯朗随担任军职的父亲迁居台湾,并考入台湾成功大学(当时为台南工学院)电机系,于1956年获得电机工程工学士学位。从成功大学毕业后,刘炯朗曾从军,并担任陆军少尉预官,退伍后被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录取。但由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同时给予了他一份带奖学金的offer,所以刘炯朗放弃了台湾清华大学的读研机会,赴美国留学。
在MIT的短暂求学生涯里,刘炯朗教授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刘炯朗在1960年获得MIT的计算机硕士学位,紧随其后,又仅仅用了2年时间获得MIT的科学博士学位。
2
任教经历
博士毕业的同一年,刘炯朗留校任教,在MIT电气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后升至副教授。刘教授从1962年起在MIT任教,直至1972年才离开。
1973年,刘炯朗受聘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在计算机科学系担任教授。同年,已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的姚期智进入UIUC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刘炯朗教授。与恩师相同,姚期智也仅花了两年时间便拿下博士学位。
在1995年,刘炯朗教授被任命为UIUC的副教务长。在1998年离开UIUC之前,刘炯朗获得UIUC所颁布的“计算机科学荣誉教授”称号。
1998年,刘炯朗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时年2月,经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教育部的甄选,刘教授被任命为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兼任计算机科学教授。2002年,刘炯朗教授从台湾清华大学退休。
此外,刘炯朗教授曾在许多世界著名的学府与机构担任访问学者或短期的研究职位,包括:哈佛大学(1971)、柏林工学院(1972和1973)、巴黎大学(1979)、比萨大学(1980)、墨西哥城城市大学(1981)、新加坡国立大学(1982)等。
2002年11月,刘炯朗教授受邀至澳门大学发表讲话
刘教授曾合作过的研究机构还包括:米特尔公司(1963)、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喷气推近实验室(1969)、IBM 韦特臣研究中心(1971)、德国数学及数据处理学会(1976)、法国国家信息科技及自动化研究所(1979),以及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和横须贺电机通讯实验室(1985)。
退休后,刘教授仍继续活跃于学术界。自2002年起,刘炯朗教授担任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以及台湾清华大学梅贻琦荣誉教授,自2003年起同时担任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以及台湾成功大学李国鼎科技讲座荣誉教授。之后,又担任国立清华大学蒙民伟荣誉讲座教授等职位。
此外,刘教授还担任集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rendForce)董事长。
3
研究贡献与荣誉
刘教授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几个领域:实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局、组合优化、算法分析和离散数学。
他在197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CM上的论文“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multiprogramming in a hard-real-time environment”迄今已被引用12668次,对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在2013年被纳入“互联网名人堂”(Internet Hall of Fame)。
1986年,刘炯朗获得ACM/IEEE自动化研讨会最佳论文奖,并当选ACM Fellow,又在1994年入选IEEE Fellow。在1998年与1999年,刘教授因其对计算器辅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实时时序的贡献,获得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实时系统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技术成就奖。
2000年,刘教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1年,刘炯朗获得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诺贝尔奖”:卡夫曼奖(The Kaufman Award)。
刘炯朗教授共发表八本专业技术作品,九本短文集,并在研讨会、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了超过180篇科技论文。
但刘教授对中国的贡献远远超出了计算机领域。他曾大力推动海峡两岸的合作和交流,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等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合作,并曾担任CCF《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版的顾问。
2015年,刘炯朗获得CCF颁布的海外杰出贡献奖。
刘炯朗教授在合肥的颁奖典礼上
2020年2月12日,刘炯朗又与钟南山等人同时被委任为澳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的委员。
刘炯朗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研者,还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他曾先后在1983年与1988年获得UIUC颁布的埃菲尔特优秀教学奖与杰出本科教学奖,在1990年获得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卡尔·卡尔斯卓姆杰出教学奖,又先后在1992年与1994年获得电子电机工程师协会(IEEE)颁授的泰勒·布斯教育奖与教育勋章。
他所撰写的教科书《离散数学基础》(Elements of Discrete Mathematics)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并被许多知名大学(如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加拿大皇后大学、台湾大学)广泛采用。
此外,他所著的《模拟降温法对自动化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1988年)与《可改造的超大规模集成系统的封装故障问题》(1992年),也受到学术界的肯定与赞誉。
除了专业知识的作品出版,刘炯朗教授在退休期间仍在推动教育进步。他曾出版多部教育类作品,包括:《一次看懂自然科学》、《一次看懂社会科学》(2010年)、《国文课没教的事》、《下课后的奇幻补习班》(2011年)、《学校没教的逻辑课:发现八卦、婚姻、网拍背后的定理》(2012年)、《从轮子到诺贝尔:学校没教的创新发明》(2014年)、《你没听过的逻辑课:探索魔术、博奕、运动赛事背后的法则》(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