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4-6个月开始,除了母乳之外,开始会对大人吃的食物表现出莫大的兴趣。
无论家长吃什么,孩子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吧嗒吧嗒地流口水,恨不得自己也可以吃上一口,有的宝宝甚至会直接上手抢过来,塞进自己嘴巴里啃。
这是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信号之一,如果宝宝有这个表现,也可以坐稳,食物放进宝宝嘴巴里不会用舌头顶出来,表示可以尝试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这时候,大人通常会觉得很有趣,自己吃什么,就给宝宝也尝一口。不过这个阶段的宝宝,咀嚼能力尚且不佳,虽然宝宝对任何食物都表现出莫大的兴趣,但是给宝宝入口的东西家长还需要把把关,按照辅食添加原则: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每种食物添加后观察三天再添加新的食物来添加。
如果仅凭宝宝喜欢就随意给宝宝尝试,很可能给宝宝带来伤害。
前段时间,一位1岁多的宝宝,被家长喂了颗枣子,结果引起了肺炎。
当天,孩子奶奶急冲冲地抱着孩子进了急诊室,跟医生说,孩子想吃枣子,自己就给了孩子一颗,没想到孩子只咬了一口,就开始剧烈咳嗽。
孩子奶奶听到咳嗽,知道孩子吃枣的时候呛到了,就给孩子拍背,拍了许久拍不出来,就把孩子送来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枣肉已经进入了呼吸系统,拍片显示,因为被卡时间太久,已经引起了阻塞性肺炎,并伴有阻塞性肺气肿,需要通过手术取出异物。
喉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的急症,会造成小儿突然死亡。美国每年有500名儿童死于呼吸道异物,1岁以内的意外死亡的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导致,婴幼儿最为常见。
异物进入喉气管后,因为气管黏膜受刺激,会引起剧烈呛咳,继而呕吐,呼吸困难,因为异物大小和停留在气管的部位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如果异物较大,嵌顿与喉部声门以及气管,可立即窒息死亡。如果异物较小,尖锐,会停留在气管中,随呼吸移动引起剧烈的异物性咳嗽。
如果异物历时较长,会并发炎症,产生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炎等情况。孩子会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因为小儿臼齿尚未萌出,咀嚼功能相对较差,喉头保护性反射不良,而且孩子吃东西时容易哭笑打闹,所以容易出现异物呛入气管的情况。
因此,孩子在3岁内,这些食物少给孩子吃。
坚果类食物
坚果类食物营养丰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但是坚果类食物比如瓜子、花生、核桃、开心果等食物,因为体积较小,又很坚硬,孩子不容易嚼碎,不小心直接吞咽,可能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带核食物
许多食物比如枣子、樱桃、桂圆、荔枝、西梅等带有核,孩子很可能不懂得吐出直接吞咽,或者忘记吐出来直接吞咽,造成孩子窒息。
如果孩子吞进去的核比如枣核比较尖锐,还可能损伤孩子的胃肠道。所以如果给孩子吃带核类的食物,可以提前将核取来再给孩子吃,以免给孩子带来意外伤害。
黏性比较强的食物
黏性比较强的食物比如糯米汤圆、团子、月饼等食物,比较粘稠,而且不易咀嚼,孩子在吃的食物很容易出现窒息呛咳的情况。而且孩子的胃肠道比较娇嫩,这类食物也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这些黏性较强的食物,家长尽量少给孩子食用。在吃的时候,家长也要在旁边留心观察。
果冻类食物
果冻类食物不仅含有添加剂,凝胶状的食物也容易阻塞气管,所以三岁以下的孩子,尽量别给食用果冻,即使偶尔食用,也要切成小块喂给孩子,避免孩子自己直接吃。
也有许多家长非常谨慎,担心孩子牙齿没有出齐,稍有硬度的食物都不敢给孩子吃,怕引起呛咳窒息。但是如果一直给孩子吃软的碎的食物,也不利于孩子牙齿的萌出,孩子长期吃低密度类食物,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许多孩子到了一两岁的时候,吃硬一点或者干一点的食物,还是会有干呕的情况,其实是孩子咀嚼力不够的表现。除了避开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外,家长还需要逐根据孩子的月龄渐增加食物的粗糙程度,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6月龄
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可以给宝宝提供细腻的泥糊状辅食,因为这个阶段宝宝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都欠缺。在给宝宝喂食时,家长可以在边上大口咀嚼给宝宝示范。
7-9月龄
经过一个多月的辅食添加,宝宝的吞咽能力得到提升,虽然宝宝牙齿没有出齐,但是可以用牙床来磨碎食物,所以食物可以从泥状过渡到末状。
可以给宝宝提供手指食物、饼干、馒头片、溶豆等让宝宝锻炼咀嚼能力。
10-12月龄
这个阶段的食物可以从末状过渡到碎末状,帮助提升咀嚼能力,手指食物可以用块状形式,比如鸡蛋饼、鸡蛋块、小馄饨等食物。允许宝宝自己抓食物吃,培养眼手动作协调和独立进食能力。
1岁以上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吃的食物很丰富,饮食模式也逐渐接近成人,所以给孩子吃的食物种类、形状都可以多样化。
比如肉类可以是肉丁、肉丝、肉块等,家长可以将食物做成适合孩子的小块状,让孩子用自己的餐具尝试独自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