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官妈(高级母婴护理师)
如今,很多家长只在乎自己的孩子有没有钱花、身体是否健康。很少有人会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一些家长认为,小孩心理不好,是不太好的事情。
因此,当老师告诉家长,孩子的心理可能出了问题时。有的家长会疑惑、还有的家长会生气,每天日子过得这么好,只用在学校读读书,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其实很多家长没意识到,孩子在学校里,心理状况也可能出现问题,因为可能存在着“软暴力”。
案例
小敏的孩子今年三岁了,已经上了一年的幼儿园,小敏以为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开心才对,结果最近回到家的孩子,一直闷闷不乐。
小敏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小孩泪眼朦胧地告诉她:“我不喜欢别人给我起的外号。”
原来,因为孩子姓史,周围的同学便玩起了谐音梗,给他起了个小名“便便”。这让孩子感到很不开心,他让同学们别叫,但是叫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可他又不想影响与这些同学的关系,只能默默忍着。
小敏这才意识到,即使在幼儿园,孩子都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软暴力。
幼儿园里常见的几种“软暴力”
1、东西被人随意霸占
父母为了孩子在幼儿园不饿肚子,会准备很多的零食,还让他分给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好朋友在收到零食时候会表示感谢,还会给孩子送自己的零食。
但有些小朋友的心眼太多,可能认为他是个可以欺负的软包子,不管孩子带什么零食去幼儿园,这个小孩都要把他的书包翻开,先挑自己喜欢的零食,有时候吃不完,还当做自己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
可自己的孩子,即使心里不舒服,也因为性格较软,不敢说些什么。
长期这样下去,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软弱、忍让的性格。
2、被老师忽视
有的孩子性格木讷、腼腆,不敢麻烦老师,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较少,和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相比,往往容易被老师、同学忽视。
当孩子在幼儿园,长时间不能与其他同龄娃一起玩耍、交流时,可能会开始讨厌上学,也可能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3、被老师当成反面教材
一些孩子,因为行为习惯不够好,容易被喜欢批评教育的老师,当做典型的反面教材,比如:在全班的小朋友面前指责他,或者让小朋友轮流指出他的错误。
还有的老师,会给这样的小朋友起负面外号,然后让班上的同学一起喊。
孩子长期遭受这样的言语暴力,性格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也可能感到抑郁、自卑。
值得关注的事情是:通过上面几种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往往性子软内向孤僻的小孩子更容易遭受“软暴力”,因此父母需要多加重视。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将孩子从“软暴力”中解救出来?
1、维护孩子
上面例子中小敏的做法,也值得一部分家长学习,小敏得知儿子被同学取绰号的事情后,便告诉他其实有个非常酷的小名叫“小宇宙”,第一时间安抚好孩子不安的情绪。
隔天又早早地到幼儿园门口接孩子放学,并且远远地大声喊着“小宇宙”,招呼着孩子的朋友一起来家里玩。
幼儿园里那群小朋友明显对儿子小名感兴趣,于是小敏讲了孩子小名的来历,还给小朋友们发了零食,告诉他们以后也可以喊儿子的小名。
成功地,孩子的绰号从“便便”变成了“小宇宙”。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家长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在受到伤害后,家长选择维护他们,会让他们获得很大的安全感。
如果家长也和幼儿园的老师一样,认为都是孩子的错,也帮着指责他。或者在孩子提出自己的不舒服时,家长告诉他需要忍耐、忍让,不要那么“自私”,将会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长期以往,孩子可能变得叛逆、或者缺乏安全感、自卑、软弱。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为了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过得更加轻松、自在,家长可以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比如,教导孩子要有礼貌,不可随意伤害其他小朋友。
这会让孩子,在幼儿园获得更多的友谊与喜爱。
【今日话题】你是如何处理孩子人际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