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在《杂诗》中言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是宝贵的,已经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若想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就一定要把握当下,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不在年老时后悔。一般来说,高考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那些考入名校的天才学子,未来的人生路也顺畅了许多。
2008年,周浩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高考,不久之后,他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中,念出了当年的总成绩——660分,青海省理科前5。本来,他想报考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竟他从小就对拆卸零件有兴趣,动手能力极强,家里的电器基本都被他重装过,而北航的很多专业课,都有大量的实用性课程,正好合他的胃口。
然而,当他把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之后,却遭到了老师、父母与亲戚的一致反对,他们说660分的成绩上清华、北大都绰绰有余,为何要去北航?再者,考上“清北”乃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是多少普通家庭的毕生心愿,如今有了机会,绝对不能白白错过。于是,在父母与老师的左右下,周浩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
来到北大之后,周浩本以为会有一个新的生活,新的开始,可是他错了,北大的学习氛围实在是太强烈了,本就对生命科学不感兴趣的他,逐渐感到了不适。到了下学期,理论课再次增多,他每天都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然后再进行理论分析,如此周而复始,他逐渐变得麻木。
另外,据周浩了解,生命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几乎都要走上考研的路子,闷在实验室搞科研是他最不擅长的。于是,对学科厌倦,与同学疏远的他,决定换一个专业。然而,在大学换专业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必须要取得足够的学分才可以。
无奈之下,他只能决定先休学一年,到深圳体验一下社会生活。在深圳,周浩当过电话接线员,也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善交际的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于是,他再次回到了学校,尝试接受不喜欢的专业。遗憾的是,周浩在经历过旁听、转院、逃避之后,还是无法升起兴趣。最后,他打起了转校的“算盘”。
周浩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了中国与德国在数控技术领域的差距,于是他决定找一所技校,学点专业技术,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这一次,他无视了家人的劝阻,毅然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就读,在那里,周浩的天赋终于得到了施展,他再次对学习燃起了热情。后来,周浩不但成为了全专业最优秀的学生,还在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拿到了冠军。
关于从北大退学去技校,周浩说他从没有后悔过,数控也是一个大领域,如果他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绩,也算是为祖国做贡献了。再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的领域工作,未来都会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