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倒地撒泼,奶奶一句话让娃乖乖起身,值得父母学习

时下家长们教育孩子,越发地“理性”起来,为了告别“打骂教育”“恐吓教育”这些极端的教育手段,家长们开始推崇“快乐教育”“零吼叫教育”

虽然看起来这是家长教育心理上的进步,可教育真相真是如此吗?

美国权威教育专家埃德温·凯斯特认为:孩子儿时在家无所谓,父母可以包容一切,可等他们长大了,社会可不会手下留情!

显然,从这个角度上看,不具备惩罚意义的管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教,那在面对孩子撒泼打滚时,家长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应对呢?

萌娃负气倒地刚想撒泼打滚,奶奶的一句低语,小家伙听后立马起身

周末的时候邻居奶奶带着小孙子去逛商场,一开始出门前,奶奶和小孙子约定说:“去商场玩可以,但是不可以买玩具!”虽然小孙子有些不大乐意,但是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就这样一老一小两个人出门了。

但到了商场后,小家伙完全被眼前琳琅满目的玩具给吸引住了:“奶奶,你看那个玩具也太酷了吧!”奶奶听后当然明白小孙子的意思,于是提醒道:“咱们出门前可是说好了的,可不要说话不算数啊!”

看到奶奶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松动,小孙子有些情绪急躁,于是在围着玩具转悠了几圈后,小孙子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只见小家伙开始是小声地哽叽,随后逐渐地提高音调,最后顺势倒在了地上,显然,小家伙已经为倒地撒泼做好了准备。

不过这时候,一旁的奶奶丝毫没有被小孙子的情绪影响到,只见奶奶对着小孙子的耳边耳语了一句,小家伙听后立马乖乖地站起身来

小家伙前后态度的360度转弯,让一旁“看热闹”的店员,着实有些惊呆了。

店员好奇地上前询问奶奶究竟说了什么,奶奶笑着说:“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只有我知道藏在哪了!”原来小家伙很爱看电视,听到奶奶把遥控器藏起来,这才不得不乖乖收敛的。

店员听后直言:“姜还是老的辣,奶奶这波操作厉害了!

老人的“吓唬式”教育不可取吗?其实要比新型的教育方式有优势

一、“吓唬式”教育,让教育过程进行得更轻松

显然,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父母和孩子相互试探底线的过程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三岁后的孩子的哭闹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显然,孩子们的撒泼打滚其实是为了父母的妥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此时,父母们采取的是零吼叫的新型教育方式,那么想必孩子的纠缠会随之愈演愈烈,这时候“吓唬式”教育反倒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二、“吓唬式”教育,让孩子更懂行为分寸

零吼叫的新型教育方式会让父母的教育更加柔和,但是不得不说,在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很有限的时候,这种教育方式很多时候,反倒成了对孩子的纵容。“吓唬式”教育相比之下,更加能够让孩子明确行为分寸,更加能够拥有边界感

三、“吓唬式”教育,更容易让孩心怀敬畏

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心怀敬畏,当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后,他们才能够把握行为底线。零吼叫的教育方式虽然很受孩子们喜欢,但也很容易让父母陷入“丧失权威感”的尴尬境地。相对而言,“吓唬式”教育会让父母的权威感,得到另一种角度的维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吓唬式教育并不等同于“威胁式教育”、“恐吓式教育”,把握好“吓唬”的分寸才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精髓,父母教育不是让孩子心生恐惧,而是让孩子更懂敬畏。

零吼叫未必是为孩子好,教子要立规,适度惩罚很有必要

(1)惩罚要“击中”孩子的内心

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惩罚,并非只有打骂这种过激的教育方式,适当的惩罚是比过激的教育方式,更加能够击中孩子的内心的。

比如说,控制孩子游戏的时间,减少孩子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惩罚所带来的挫败感,那么惩罚的目的也就得以实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惩罚后也要懂得“适当”安抚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惩罚后,事后的安抚工作尤其需要父母们多用心,才能让孩子才不会因为惩罚,而对父母的教育耿耿于怀;也正因为有了安抚,孩子们更加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错误。

“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即时安慰的教育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

(3)惩罚教育不适宜经常使用

虽然惩罚教育会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为了保持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父母们一定要少用为好。当孩子们习惯了父母的“惩罚”后,他们心里的耐受度有所提升,此后父母再想要进行管教就有些困难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家长们使用智慧的事,单纯的教育方式并一定能够搞定所有教育难题,适当地进行教育方式的调整,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父母们更加能够找到教育的最佳契机。

留言板话题:大家对于老人的“吓唬式”教育,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