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校朋友圈扩大,究竟要解决什么难题?

华为,作为每年接收了最多清北等名校毕业生的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饱受关注。而此前发生在国内外的种种风波,使得华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2020年,华为在逆境求生的同时,倍加重视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截止11月,华为已经传出了和国内数十所高校达成合作的新闻。

在奋力突围的时刻,华为与高校的结合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超越了一般层面上校企合作的范畴。

10月,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访问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7月和8月,多年来“罕见”出山的任正非,率队先后访问华东地区四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2020年,华为的朋友圈,包括了国内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一幅华为和高校的合作版图徐徐出现,五湖四海,大江南北都有华为奔赴一所所高校的身影。

如此豪华的朋友圈,华为与高校要解决怎样的难题?

基础科学,关山难越

先看一下华为的处境,华为面临的困难之一,是“缺芯”。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海外多家主要元器件厂商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这意味着,华为可能再也买不到利用美国技术生产的芯片、存储器。

目前中国的高端芯片仍比较缺乏,去年进口超过了3000亿美元,面临被“卡脖子”的问题。

没有芯片,相当于咽喉扼于他人之手。如何解决芯片难题?

10月27日,华为“心声社区”刊发任正非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座谈时的发言中提到:

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依托全球化平台,在战略方向上压上重兵产生突破,而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我们不可能又做产品,又去制造芯片。

一言以蔽之,基础科学是根基,华为困境的根源在于基础科学的薄弱。但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包括华为在内,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解决的。

基础科学是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以数学和物理学为例,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数学学科排名前10的高校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国家,美国4位,法国3位,英国2位,瑞士1位。

物理学学科排名前10的高校,美国占7位,日本1位,法国2位。相比下,国内的高校还在追赶的路上。

国内高校基础学科的表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学科在世界排名第11,清华的物理学科在世界排名第27,北京大学的数学学科在世界排名第48…….

基础科学需要更多的人才,更长的时间投入才有结果。任正非曾感叹道: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只有大学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不同人才选择不同的方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多学科交叉突破会更有可能,横向融合创新才能形成颠覆性的效果;科学、技术、工程垂直打通才会形成能力,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因此合作交流越来越重要,当然,大学还是应偏科学理论,偏重发现;企业偏重技术、工程,偏重发明,结合起来,力量才会更强大。

——任正非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时的发言,题为《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基础科学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高校之中,在科学家的手里。

逆境求生,向高校寻求支持

面临重重压力之下,面临卡脖子技术的难题,华为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一位华为员工的言论有代表性意义:

对华为接下来的命运,我和我的大部分同事都不感到悲观,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精力去焦虑。还有很多事在路上,我们还是会继续做好自己的事。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中美博弈已经是滔天巨浪,但华为确实有很多像我一样傻的人,我们相信连接人和物的远方,相信远方更广阔的数字洪流。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以为的巨浪就成为了浪花。

——华为内部“心声社区”一位员工发表的评论

事实上悲观和焦虑是无用的,华为已经走在了改变命运的路上。

10月12日,华为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结合华为世界级的课题驱动科研创新。

10月10日,华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合作,聚焦国家重大领域和方向,解决信息科技领域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

9月16-17日,华为任正非到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与专家讨论培育高科技创新人才,基础研究等话题。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发布会上指出,包括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在内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中科院将集中全院的力量来做。

……

“唯有技术才能打败技术”,越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华为越是沉住了气,没有急功近利,而是虚心地向高校——科学的高地,寻找解决方案。

年中时,任正非每次访问高校,都会引起一阵舆论轰动。这其中固然有吃瓜的乐趣,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人都想看看,当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遇上了中国最好大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而这群几乎可以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群”,又将创造出怎样的技术突破,改变大众的生活,乃至影响时代的进程。

从顶端到基层,向华为输送人才

巨头企业那么多,像华为这样受关注的,却无其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华为从上到下,从高校吸纳人才。除了上文提到的在尖端技术领域和高校的合作,华为每年大量校招,尤其是吸纳了众多清华北大等顶级名校毕业生的举动,亦是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9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去华为的人数是189人,在去向单位中位列第一。北京大学去华为的人数是133人,是除留在北大外,人数最多的。

2019年,双一流高校中应届生签约华为的人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前三名。

更令人赞叹的是,华为不仅要“全才”,更要“天才”。

今年备受关注的华为“天才少年”,其中有两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入职华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张霁表示: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一些所谓“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咱就尽力帮助华为渡过一些难关。

关于人才,任正非曾提到,基础科学最需要的是耐心做科学研究的人: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中最主要的是宽容。领导经常会问,最新进展怎么样了,你们研究成果有什么价值,能创造多少GDP。科学家要么说不出话,要么只好说违心的话。当科学家过多关心应用、关心价值,他的锚就锚在地上了,怎么飞得高?科学的道路是漫长的孤寂的道路,多少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发现一点点真理。急功近利只有戏剧作家,才会写出科学家既会弹钢琴又会魔术般地出成果。我们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与无奈。就如我司5G Massive MIMO,起初没有人认同,搞了八年终于成功上市,成为核心竞争力。又如,2G与3G之间的算法打通,没有公司莫斯科研究所的小伙子安德烈默默无闻的几年,没有宽容,就没有华为的无线成功。

这份爱才惜才之心,不仅是一个企业家的远见,更可令所有教育工作者自勉。

2020年,黑天鹅频出,外部局势错综复杂。华为面临重压的背后,只是崛起路上必经磨难的一个缩影。

在种种不确定因素的背后,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一系列解决的“卡脖子”难题,只有依赖基础科学的突破。能承担此重任的,只有中国的大学和科学家们。

正如任正非所言:

“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点燃未来灯塔的责任无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领社会前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