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进入幼儿园开始,爸妈们就不得不被一个东西捆绑着——家长群,幼儿园有,小学有,初中高中都有。
近期有位父亲“豪横”地喊出:“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得到了众多爸妈的认同,还上了晚间新闻,但更多的家长,只不过在心里想想而已,还是选择在群里忍气吞声老实呆着。
宝妈退出家长群后,又默默申请加入,擦干眼泪,还得跟群主说是因为“手滑”
桃子是个90后宝妈,在一家金融证券公司上班,加班就是家常便饭,女儿刚上一年级,每天桃子要先送女儿上学,自己再去上班,晚上回来经常在8点多,匆忙扒两口饭,辅导女儿做作业。
凌晨3点,桃子终于把公司的工作忙完,打开手机,看见老师又在催促今天的打卡,不禁泪如雨下。
作业是自己批改,卷子是自己判对错,质量数量都是自己紧盯,超纲的题目一大堆,孩子不懂,自己得耐心讲几个小时,等孩子睡着,自己还要处理工作文件,黑眼圈、掉头发,严重的睡眠不足,还得时常被学校叫去参加亲子活动……
桃子不知道是现在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自己跑得还不够快,忙得不够彻底。
桃子边哭边退出家长群,哭了一会儿,精神慢慢恢复了一点,坐在那儿愣了半晌,看看身边熟睡的女儿,又点击“申请加入”,擦干了眼泪,给老师发了条私信,说是因为“手滑”退出了,请老师再批准进入。
这4类家长群,成了压垮成年人的稻草
1)攀比成风,孩子痛苦家长焦虑
这个家长说:“暑假带娃去了趟法国,人家的画展就是比国内的好,娃很受熏陶。”
那个家长说:“哎,那算什么,我家娃3岁起就训练走T台了。”
“我家娃前两周报了国画写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作品……”
汪涵说:“我坚决不进家长群!”
因为这样的攀比成风,让孩子更痛苦,家长更焦虑,只会让家长盯着孩子的短板,却发现不了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本想着好好赚钱还房贷还车贷,一看家长群,算了,先攒钱带孩子出趟国吧!
2)辅导作业,打卡接龙,家长孩子一块训
最怕老师在群里点名:XXX家长,孩子的作文还没交,请尽快交。XXX家长,孩子还是不会,你多督促督促。今天的视频打卡谁没打啊?
@所有人,家校共育,孩子不是扔给老师就不用管了,再强调一遍,孩子的成绩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你们不配合我们的工作,难道指望我们挨个管?
家长除了说“收到”还必须跟一句“老师您辛苦!”
家长白天在公司受领导的训,回家还要受老师的训,真是永无出头之日!
3)家长做手工,孩子当监工
小学还好,幼儿园的作业大多是手工,而且个个都是大工程,一点不比辅导小学生作业轻松。
做得不符合材料要求,老师点名,做得太小了,老师点名,做得不合格,老师点名……
通常都是家长做,孩子看,家长没做完,孩子先睡了,这亲子手工哪里体现“亲子”了?
4)集体荣誉要积极,学校劳动要参加
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和大扫除,无论你是在开会还是在办公,无论你是在陪客户吃饭还是在陪老人看病,只要家长群里有召唤,必须召即来,来能战,战能胜!这才是老师眼中的好家长。
这些种种家长群中的“弊病”,成了压垮家长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为了孩子不被校方“穿小鞋”,还得忍气吞声,即使退出家长群,迫于无奈还得想办法再加回来。
家校沟通,什么时候才能变回一片净土?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在学校和孩子之间,家长始终处在两难的境地。养娃,就是用自己的满腔爱意跟全世界作斗争,对孩子的爱,就是支撑我们的强大动力。
1)以孩子为中心,老师做主导,家长是辅助
老师一直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实孩子才应该是中心,老师要做孩子的引路人,家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换句话说,教书是老师的任务,育人才是家长的责任,现在是本末倒置,教书育人都成了家长的事情,那要老师干什么呢?
课堂质量不高,老师不从自身找原因,把责任都推卸给家长,或是变相转嫁到家长头上,才是让家长无奈退群的根源。
2)家长是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润滑剂”
在孩子与老师之间,家长应该是润滑剂,而不是火上浇油,要缓和冲突,而不是怒发冲冠,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维护孩子,或埋怨老师。在孩子面前,解释老师的用意,在老师面前,为孩子站台,心平气和地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3)家长看孩子作业,只查数量,不查质量
辅导孩子作业时,家长只检查数量,而不要关心质量。看数量,是看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查看对错是老师的任务,家长给出了正确答案,孩子真正掌握知识的情况就被掩盖了,看不到真实的学习情况,老师更无从考验自己的教学成果。
4)学会对某些老师说“好的”
当然很多情况下,校方也有蛮不讲理的时候,老师也太过于相信自己,执拗而且听不进家长的意见,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适当跟老师妥协,毕竟孩子在老师手上。
但表面上同意老师,并不代表真的认同老师的做法,要跟孩子沟通好,让孩子明白老师也有错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