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过度保护孩子,原来对孩子伤害这么大…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父母心头肉。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但往往不知不觉会陷入到过度保护的误区,反而伤害了孩子。

近日,有这样一则报道:妈妈带三个月大的粒粒(化名),去医院做日常体检,却被医生告知:小粒粒的头部抬起困难,有轻度发育迟缓的迹象。

经过一番询问,原来粒粒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出生三个月来全家人几乎没离开过手,就连睡觉也抱在怀里,孩子基本没有独自活动的时间。

医生推断,小粒粒运动能力落后,原因可能就是“抱不离手”~孩子整天被抱着,得不到翻身、抬头等锻炼机会,长此以往,束缚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其实,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据临床统计,有轻度发育迟缓的孩子,超过5成都是过度保护造成的,每位家长都需警惕!

过度保护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发育的障碍墙

对孩子而言,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新鲜刺激的,需要慢慢去摸索适应。而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会根据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变化,一步步成长。

比如,1岁以内的宝宝,疯狂地想要啃东西,其实这是孩子想要感知世界,促进咀嚼能力的表现;

再比如,1 岁左右的宝宝,总是喜欢乱扔东西,其实这是孩子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正在增强的表现。

但是,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这些行为,可能只是胡乱玩耍,又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总是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导致孩子没有机会和空间探索新事物、锻炼新技能,孩子发育迟缓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完成这些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成长机会,静待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完成、去体会。

2、 生病的导火索

为了预防孩子生病,许多家长都使出了全力,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殊不知,孩子免疫力差,只有少数是因为天生体质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过度的保护,逐渐破坏了免疫力。

比如,有的家长视孩子如陶瓷娃娃,天气稍凉,担心外出会感冒;天气稍热,又害怕热到中暑,索性一直让孩子待在室内,很少出门;

但是,宝宝自身的免疫能力是需要一定刺激的。相比于恒温环境,室外的温度变化,更能帮助孩子促进体温调节的发育,从而提高免疫力。

再比如,有的家长害怕细菌等微生物,会危害孩子健康,几乎每天都用消毒液清洁家里。但是,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这样的“过度保护”,对孩子反而不好。

也就是说,如果过度清洁,杀灭了环境中的微生物,孩子的免疫系统就很难针对外界中的细菌产生抵抗力,一旦外出接触到病原体,生病的几率会更高。

就好比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去到外面世界,便毫无抵御风雨之力,最终只能枯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家长们不要太过于担忧,偶尔生个小病,能够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没什么不好的。

3、心理的诱导剂

一般而言,孩子在心理情绪上出现问题,几乎都是因为家长的过度照顾和溺爱。

比如,如果孩子从小是全家人的中心,做事情说一不二,那在进入集体环境后,孩子很难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就会出现“玻璃心”。

主要表现有:自尊心很强,很难接受外界的批评;容易闹情绪,不擅长自我调节;较任性自私,喜欢"争宠"和“攀比”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比如,如果生活中孩子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也完全不需要动手干活,那么家长给予的这种过度照顾,会养成孩子的“惰性心理”。

主要表现有: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一副懒洋洋的状态,不愿思考;需要帮助时,不主动请求帮助,而是等待他人的发现;生活上,往往让人省心等

这类孩子,虽然表现的特别“乖”,但孩子在独自生活之后,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规划和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愿努力付出、也不期待成功,问题更为严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段时,家长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味地精心照顾和保护,否则会阻碍孩子的心理发育,诱导孩子朝不好的方向成长。

“过度保护”这杆称,该如何平衡?

判断是否保护太过,关键在于一个字:度。

每个孩子所需要保护的程度不同,需要保护的方面也不一样,这个“度”不是统一的标准,而是基于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我们也不想这样。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换言之,家长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是,教育和培养。明智的家长,会选择适当放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再介入。要知道,适度地照顾,比过度保护,更能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不应该居高临下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是站在孩子身旁,肩并着肩,陪伴他们走过精彩的一程。

希望以下观点,能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些育儿新思路:

1、引导孩子做家务

做家务,是一种有效又有意义的教育方式,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孩子做事的逻辑性、思考力及责任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宜循序渐进,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劳动内容。比如,3岁起床、穿衣、吃饭;5岁刷牙、洗澡、叠衣服;8岁摆碗筷、整理书桌,等等。

孩子在初次接触家务时,家长要在一旁陪伴,耐心指导,及时援手。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批评,当孩子做完时,无论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适度表扬,呵护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至关重要!

2、不要过度介入孩子的学校生活

家长不希望孩子受委屈,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保护孩子、陪伴成长。

如果家长过度介入学校生活,或是直接出手替孩子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失去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小手打来小手还。孩子之间的摩擦,就让他们自行解决吧,家长只需在孩子寻求帮助时,稍加指点即可。

当孩子能够处理好学校关系时,那将来必定也能很好地处理与朋友、同事的关系。

3、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阻止他们去尝试新事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天性,不禁锢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得以释放,这样他们才会充满盎然的生命力,给父母更多的惊喜。

同时,鼓励是育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激发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使孩子变得更坚强。

结语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过度保护,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们需要学习的,也不是如何精细地照顾孩子,而是要学会适当放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就好。

专家介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孙绪丁 主任医师 儿科博士

市级名医 硕导

呼吸哮喘中西医结合首席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炎、哮喘协作组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哮喘,小儿鼾症(打呼噜),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鼻炎、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顽固性咳嗽、慢性鼻炎,哮喘能够避免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治愈率。对腺样体肥大(鼾症)、鼻窦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治愈绝大多数患儿,避免手术风险,副作用少,效果好。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了许多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小儿哮喘、慢性咳嗽的患儿,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