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的“中年危机”

文章来源:财经锐眼

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新东方曾是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2006年,新东方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大型教育公司,并开启了业内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潮。

近年来,随着教培行业的变迁,以及大批后起之秀的围追堵截,新东方的业内地位开始发生变化,金字招牌逐渐暗淡。

如今,新东方急需新故事,公司瞅准时机赴港二次上市,并且发行价高达上千港元,成为港交所历史上的最贵新股。而外界最关心的是,这会是新东方的新起点吗?

新东方赴港二次上市

58岁的俞敏洪再度敲响了上市钟声,这次是因为新东方回归港股二次上市。

11月9日,新东方-S(09901.HK)正式登陆港股,发行价1190港元,刷新了港交所新股发行价记录,被外界称为“史上最贵港股”。

当天,新东方开盘价为1381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6.05%,盘中最高达1388港元,截至收盘报1365港元,全天上涨14.71%,公司总市值达2305亿港元。

目前,港交所最贵的两只股票分别是再鼎医药-SB(09688.HK)和腾讯控股(00700.HK),这两只股票的最新收盘价分别为745港元、577港元。

虽然新东方股价是腾讯的2倍多,但作为在港交所深耕多年的巨无霸,眼下腾讯市值已经超过5万亿港元,非新东方可以比拟。

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知名的老牌教育机构,经过27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当下,新东方已经建立起包括K-12校外辅导、海外及国内备考、成人语言培训、学前及中小学教育、教育材料及分发、在线教育及其他服务在内的多条业务线。

2006年9月,新东方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教育公司。2019年3月,新东方分拆子公司新东方在线赴港上市,成为港交所在线教育第一股。

有了新东方在线赴港上市的经验指导,新东方本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可谓轻车熟路。如今,新东方与新东方在线已经在港股市场顺利会师。

这也意味着,作为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教育类中概股,新东方也是本次回港二次上市潮中的首家大型教育企业。

业绩背后隐忧浮现

作为港股首只千元股,新东方的底气主要来源于过往业绩。

2018-2020财年(新东方的财年周期为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止),新东方(EDU.US)净营收分别为24.47亿美元、30.97亿美元、35.7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9%。

同一时期,新东方净利润分别为2.96亿美元、2.28亿美元、3.5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1%。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过往的辉煌并不代表美好的未来,近年来新东方也在谋求转型,无论是业务层面还是经营模式,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新东方以海外留学业务起家,但从2018财年开始,K-12校外辅导业务已经成为新东方最大的营收来源。

截至今年8月底,新东方共有学校112家、学习中心1472家、12个书店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学生累计超过5540万人。

早年间,新东方专注于线下培训,对线上业务不够重视。近年来,在线教育大爆发,新东方开始发力线上业务,并于2019年将新东方在线拆分后赴港上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新东方同时以 “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及“多纳”等在线学习平台,对全国各地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尽管K-12校外辅导已经成为新东方最大的营收来源,但英语辅导和出国留学在新东方内部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线下培训班几乎停滞,出国留学也骤然降温。据报道,6月份只有8名中国学生获得赴美的学生签证,8人获得访问学者签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比发现,2019年6月份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4001和5736。线下培训班停滞、海外考试取消、出国受到限制等,对新东方的影响已经在业绩中有所体现。

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0年6-8月),新东方的净营收为9.86亿元,同比减少8%;净利润为1.7亿美元,同比减少16.4%。

同一时段,新东方的运营成本和支出同比增加1.3%至8.36亿美元,收入成本同比增加5.6%至4.65亿美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加15.5%至1.17亿美元,仍未挽回业绩下滑的局面。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业绩下滑是因为今年夏季班和秋季班的招生时间比往年晚,许多主要城市的暑假也缩短了一到两周,北京等城市更是受疫情影响复课时间有所延迟。

集中发力OMO模式

毋庸置疑,疫情因素导致新东方业绩增速放缓,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个结果也与新东方常年将业务重心放在线下、对线上教育不够重视息息相关。

好在,新东方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本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募资总额超100亿港元,主要投向四个方面,其中近一半用于支持线上教育。

新东方称,募资的40%用于创新及技术投资,以改善OMO系统的功能及效率;30%用于业务增长及地区扩张;20%用于战略投资及收购;10%用于一般企业目的及营运资金需求。

OMO全称“online merge offline”,是一种行业平台型商业模式,旨在打造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全时空的营销系统,教育OMO主要是指在线教育模式,融合了AI等先进技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新东方的OMO在线业务里,通过遍布全国的实验网络和在线学习平台,将线上线下、教师、学生与家长完全打通,从而全面实时的以数据为基础的反馈。

俞敏洪认为,疫情让教育机构加快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步伐,长期来看这种新模式将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新东方已将OMO模式写入公司发展战略。

后疫情时期,新东方大力推动MOM在线业务,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课程的线上授课搭建,并将87所分校及子公司、接近200万人次学生全部平稳转移到了线上。

2021财年第一季度,新东方大约在20个现有城市推出了OMO在线课程,投资了3900万美元改善和维护其OMO集成教育生态系统,而OMO战略也在帮助新东方加快业务复苏。

借助OMO系统,新东方在2020年暑假促销活动中的学生报名人次达到107.9万,同比大幅增加31%。

如今,新东方回归港股二次上市,拿出募资总额中的40%用来改善OMO系统,公司对线上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但谈到OMO模式的具体落地,业内人士并不乐观。瑞思教育CEO王励弘曾直言,想要玩转OMO模式“还是挺难的”,运用不当会导致招生不足,进而压垮一个机构。

最近深陷跑路传闻的优胜教育也曾押注OMO模式,疫情前OMO模式占公司营业额比重已超过20%,但优胜教育创始人陈昊曾表示,“线上教学质量不够成熟”,投诉十分频繁。

由此可见,想要把OMO模式运用自如并非易事,它不仅需要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生源做保障,这对新东方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出了挑战。

俞敏洪错失教育界首富宝座

眼下,新东方把工作重心放在OMO模式上,颇有“孤注一掷”的意味。而新东方押注OMO模式的前提是,市场留给新东方试错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说到线上教育,新东方也算是行业领路人,公司在2005年就成立了新东方在线,但它在成立的前十年都是作为线下培训的补充而存在,公司的核心业务始终都是线下培训。

抓住留学红利的新东方,靠线下培训赚得盆满钵满,虽然早早步入了在线教育赛道,却一次次在十字路口迟疑不决,从而错失了走到行业最前端的绝佳时机。

成立于1993年的新东方,已经走过了漫长的27个年头,接近而立之年的新东方似乎陷入了“中年危机”,公司经营模式被市场推着向前走,人才流失问题也很严重。

新东方成立初期,俞敏洪与徐小平、王强组成的合伙人团队各司其职,犹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领新东方快速向前,三人的创业故事还被拍成电影《中国合伙人》,激励了无数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早期的新东方更是人才济济,明星讲师比比皆是,像罗永浩、李笑来、陈向东等,但他们后来大多选择离开新东方自己创业,甚至在教培行业与新东方同场竞技。

其中一个典型便是陈向东,2014年,在新东方工作长达15年之久的陈向东,放弃新东方执行总裁的身份离职创业,随后开办了“跟谁学”,在K-12赛道与新东方展开了激烈竞争。

陈向东到底是在跟谁学呢?当然是在跟新东方学!陈向东把自己最擅长的在线直播大班课照搬到跟谁学的体制内,并将其做成了公司特色。

2019年6月,跟谁学继续追随新东方的脚步,实现赴美上市,成为首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已盈利K12在线教育公司。陈向东仅用了5年时间,就基本复制了新东方的故事版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徒弟”,与俞敏洪抢食蛋糕的还有其北大“师弟”。2017年,同为北大毕业生的张邦鑫取代俞敏洪成为中国教育界首富,他创立的好未来也成了当时市值最大的中国教育公司。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在2019年胡润百富榜上,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母子问鼎中国教育界首富,张邦鑫排名降至第二,俞敏洪则屈居第三,离教育界首富宝座已经渐行渐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过,随着新东方回归港股二次上市,俞敏洪身家有望增加约300亿元。目前,俞敏洪对新东方持有约1975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2.3%,为新东方主要股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新东方二次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可能推动俞敏洪在教育界财富排名的变化,但现年已经58岁的俞敏洪似乎已经不太在意这些了,他在今年3月份的直播中表示自己在考虑退休。

旗下基金投资上百家企业

除了以出国留学为代表的教育业务外,新东方在投资领域早有布局,旗下设有新东方产业基金与新东方战投两只投资基金。

赶在新东方赴港上市前夕,新东方产业基金刚刚完成一个大动作。11月5日,智能通讯云服务商“容联云通讯”宣布完成1.25亿美元F轮融资,新东方产业基金参与其中。

这是国内云通讯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私募股权融资,也是新东方产业基金在2020年出手的第三笔投资。

2020年9月,在短短1周之内,新东方产业基金相继参投了豌豆思维B轮、C轮两轮融资,出手动作又快又准。

新东方产业基金由新东方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设立,与前程无忧、尚德机构等多家机构携手,专注于教育产业内早幼教、K-12、国际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细分领域。

截至目前,新东方产业化基金的公开投资案例有13起,包括凯叔讲故事、高顿教育、豌豆思维、掌通家园等项目,且投资阶段相对靠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之相比,新东方战投的投资领域更加开阔,涉及教育培训、企业服务、物联网、旅游户外等多个行业,且投资阶段更加靠前,多数集中于Pre-A至A轮之间。

新东方战投的活跃指数更高。成立至今,新东方战投公开投资案例多达84起,典型案例包括乂学教育、乐乐课堂、三毛游等,投资金额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不等。

目前,新东方产业基金与新东方战投相互配合,成为新东方对外延展的重要途径,并推动新东方在教育产业链上下游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宽其护城河。

实际上,腾讯、阿里等大型企业集团都建立了自身的产业投资基金,新东方的选择也算是顺势而为。包括本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也是在顺应中概股回港上市的热潮。

不过,今年8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好未来已与投行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进行密切洽谈,最快将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

倘若传闻成真,新东方在港股的优势地位将被削弱,刚刚开头的新故事恐怕很难讲下去了。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到时候新东方又该如何自处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