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老苗手打原创,拒绝侵权抄袭转载。
俗话说得好:“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岁会走。”伴随着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大部分孩子都会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逐渐成长,到八个月的时候学会“爬”,然后慢慢的学会走路,但有的孩子却会跳过“爬”的阶段直接“走”,很多父母很高兴的认为这样的孩子聪明。但是,“不爬就走”,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孩子“不爬就走”全家欢喜,长大后却让人意想不到!
几年前,晓慧顺利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孩子身体很健康,全家都很欣喜。晓慧是头胎,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在婆婆的帮助下慢慢学会了带孩子,孩子也健康的成长着。慢慢的,晓慧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要比其他的一些孩子发育得快,也更聪明一些,一些身体动作的发展总是能先人一步。等到孩子八个多月的时候,孩子没有想要“爬”的意思,反倒是有了扶墙走的欲望。
晓慧很开心,觉得自己孩子比其他一般的孩子聪明,于是她就教着孩子走路。亲朋好友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晓慧的孩子天资聪慧,晓丽也觉得孩子会走还要爬做什么,孩子爬着还不卫生,不干净。为此,晓慧还给孩子买了一个学步车,不负众望,孩子也很快就学会了走路。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晓慧打点好一切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可渐渐地晓慧发现,好几次节目表演自己的孩子都是站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晓慧为孩子鸣不平,找到老师问她这样安排的原因。老师回答说:“你们家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有点差,排练节目时动作学习得很慢,还时常跟不上动作节拍。为了整个集体能够顺利出演,只能让孩子站在不大起眼的地方。”老师还建议晓慧平时多锻炼一下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晓慧仔细回忆,发现自己的孩子确实经常会在走路的时候跌倒,节目表演的时候也不是很灵活。但是自己的孩子明明一直都比较聪明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晓慧跟一个医生朋友说起了这事,结果对方直接反问晓慧孩子是不是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直接走路了?晓慧很纳闷医生怎么会知道,医生解释到:没有“爬”就“走”的小孩子,大家都以为他比较聪明,发育比较快,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确实是要比“先爬后走”的孩子协调性差一些。晓慧怎么也想不到孩子协调性差的原因竟然是小时候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学会了走路。
我国对青少年发展深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曾经说过,“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之后会产生很大的差距。父母不可为孩子“不爬就走”而得意,而是应该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对此引起重视。
“没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孩子长大后究竟有什么差距?
1.协调能力有区别
随着孩子腿部和身体的发育,他们会无意识的想要爬行,然后再过渡到走的阶段。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的手、腹部、背部腿部等多个身体部位都得到锻炼,所以“先爬后走”的孩子就会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有更强的身体协调性,身体也会更健康,不容易生病。
2.认知能力有区别
孩子在爬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大脑也得到了锻炼,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出于条件反射性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使他们的空间思维得到开发,加强大脑神经元的联结。也有很多幼儿研究专家表示:那些“不爬就走”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会出现做事情精力不集中,手脚不够灵活等现象。
3.意识发展有区别
孩子爬行的过程就是在探索世界的过程。孩子在爬行时总会东瞅瞅,西喵喵,左摸摸,右拉拉,这就是孩子在不断探索,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所以“先爬后走”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会比“不爬就走”的孩子要强烈一些,要更具有创造性。
要养出聪明健康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做?
育儿之路其实也可以看成是“避坑”之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生一个孩子,父母缺乏育儿经验的积累,因此在第一次养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像让孩子“不爬就学走”这种错误。
育儿这份工作不同于其他事物,年轻父母在孩子的身上没有测试和试错的机会。所以为了避免“入坑”,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在应对宝宝成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做到心里有数。
老苗结语:
孩子的成长有它的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宝爸宝妈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不要窃喜于孩子“不爬就走”,而是要引导孩子从“爬”到“走”,会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育和成长。
今日话题:你认为孩子“不爬就走”是喜是忧?“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差别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评论。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