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娃总是“小偷小摸”?三个常见坏习惯,到底该如何引导?

从2岁开始,小宝宝逐渐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物权意识,一直到6岁,孩子内心仍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

编辑:邱写写

孩子和大人,仿佛是两个世界的生物,对待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在大人眼里,孩子打架、偷拿东西、不愿意分享,是一些令人不齿的恶习;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并不明白这样做的是不对的,他们急需爸妈的正确引导。

自家娃总是“小偷小摸”,到底该如何引导?

前段时间,广东佛山曾出现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商场里偷拿东西,可是不管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家伙就是不承认。

妈妈实在没辙了,只好通过报警的方式,来给孩子一个教训。在民警叔叔的指引下,小家伙终于承认,自己是因为玩具漂亮,又不好意思向妈妈要钱,才偷拿了几个。

不少宝妈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有点太严重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呢?

教育孩子这件事,还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毕竟宝宝的世界观与大人不同,他们对于生命的看法,也停留在非常基础的阶段。

孩子偷拿东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这些问题都是育儿路上的大路障,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东西

想要解决宝宝偷拿东西的问题,一味地训斥、恐吓肯定是行不通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宝宝为什么会这么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岁左右的宝宝,物权意识刚刚形成,在孩子眼里,还没有‘你的’、‘他的’这些概念,所有的东西,只要是‘我喜欢、我想要’的东西,都是‘我的’。

小家伙们没有形成规则意识,并不理解付钱、买卖的概念,看到其他人也在拿东西,却没看到他们付账,宝宝们也会自然地认为,自己也可以随便拿。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处于学龄前的小宝宝们,道德这件事还处于‘前习俗水平’,在宝宝们心里,得到表扬就是对的,得到批评就是错的。

因此,如果偷拿东西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宝宝会以为这样做是“可以被允许的”,也就形成了一种惯性行为,让爸妈们伤透脑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小岛建议:先别急着给孩子扣上“小偷”的标签,但要让宝宝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妈妈需要给商场赔钱、给受害人赔付,让孩子知道偷拿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被欺负,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引导?

几乎每个宝妈都遇到过这个棘手问题,我家老大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经常跟同学发生口角,为了这事,幼儿园老师没少给我打电话。

遇到这种问题,不少宝妈都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担心孩子吃亏,别说是教孩子打回去了,爸妈们恨不得自己撸袖子上阵,帮孩子打回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这样“以暴制暴”的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引导作用,让孩子错以为暴力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 小岛建议:孩子之间的争端,父母最好不要参与其中。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维护孩子的利益和尊严,但如果确实是自家娃做错了,也要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家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是因为内向吗?

3月龄以前的宝宝,见谁都是一副笑模样,看上去特别开朗。

等到4~5月龄以后,宝宝们却变得越来越“怕生”,不愿意对陌生人报以微笑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爸妈们难免心里犯嘀咕:这孩子咋还越活越回旋了?

其实,孩子逐渐变得怕生,是内心发育历程上的重要一环,这说明宝宝开始分“敌我”,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3岁以后,不少孩子都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也是孩子社交规律发展中的一环,爸妈不必惊慌,这是孩子开始独自思考、记忆和语言发生翻天覆地革新的象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小岛建议:

孩子见长辈不爱打招呼,不要急着给娃扣上“内向”的标签,这样的标签才是禁锢孩子性格的枷锁。

宝宝们喜欢独处、不喜欢跟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也不是“小气”,而是物权意识萌生的象征,爸妈们如果要分享孩子的玩具,记得先征求“物主”的同意哦。

小岛今日话题:你的孩子遇到过哪些问题?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多平台优质创作者,关注我,孕期营养健康、孩子成长教育,给您专业指导。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