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米歇尔,一个和弗洛伊德同一时代的还健在的心理学家;沃尔特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棉花糖实验。沃尔特找一堆小朋友来,每个小朋友面前,放上一粒棉花糖,然后告诉小朋友:如果、如果你能忍15分钟,不吃这粒棉花糖,那么你们将得到两粒棉花糖!
跟踪孩子多年,沃尔特宣布了他的研究结论:
人生就是粒棉花糖,你忍,你忍,你有多忍耐,你的人生就有多精彩。如果你不肯忍耐,你就是别人桌上的菜。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棉花糖实验。沃尔特凭了他的这项研究,被列为20世纪百位心理学家第二十五位,与荣格、巴甫列夫并列。
推翻沃尔特棉花糖实验的,是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以及加州大学的葛瑞格·邓肯,还有一个权浩男。
这三个货,忍沃尔特很久了,终于有天忍不住,重复了沃尔特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结果,似乎没太大区别。——但结论完全相反。这三名学者依据翔实的数据证明,棉花糖面前孩子们的忍耐力,并非是他们人生的原因,而是他们人生的结果。并不是忍耐力决定了孩子们的人生,而是孩子们的爹妈,决定了孩子们的忍耐力。——实验中,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打小就不缺棉花糖吃,早就吃腻了。你让他忍耐15分钟,忍耐15天他也没意见,反正家里有太多比棉花糖更好吃的东西。而穷人家的孩子,一辈子没吃过棉花糖,今天突然见到了,你叫他不要吃,他怎么听得进去?
无论是50年前的沃尔特,还是现在推翻棉花糖实验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或认知,其实都是有缺陷的。公众意识不到缺陷,被他们牵着鼻头走,那是因为公众的认知,缺少了格局概念。无论是50年前的沃尔特,还是现在推翻棉花糖实验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或认知,其实都是有缺陷的。公众意识不到缺陷,被他们牵着鼻头走,那是因为公众的认知,缺少了格局概念。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