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网上看到一位北京学生的自述,挺长,但很典型。
简单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下面几点:
1、作者祖辈全是北京郊区的农民,父母通过高考进入体制内、进城;
2、家里有5套房子,2345环和6环外各一套;
3、平时成绩不错,但高考考砸了,在北京上不了名校,只好去外地上了一个985;
4、外省同学说北京试题简单,挑了一套让外省同学去做,发现同学说的是对的;
5、自己的高中生活过得丰富而轻松,上大学后,发现自己从个人视野到学习能力方面,都能秒杀外省同学。
“除了篮球足球乒乓羽毛网球等这些大众常规运动,我们高中大家基本上都会一到两门相对冷门的运动,高尔夫,垒球,手球,马球,冰球,击剑,射击等等。而有些运动,比如滑翔伞,BMX等极限运动他们都没听说过。”
“大学里的大多数同学都没出过国,甚至连护照和签证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而我的高中同学基本上都有过至少2次的出国经历,甚至有人已经去过4、50个国家旅行了,还写了好几本游记,兼职在旅游网站上做攻略。”
在学习方面,自己边玩边学边挣钱,GPA轻松年级前10%,而一些外省同学虽然入学分数更高,却有的还会挂科。
这一切,这位同学将其归功于北京的素质教育。
02
看完感觉如何?当然是北京的学生真牛,素质教育真好。
虽然人家的分数不高,但综合能力远远胜过那些“小镇做题家”。
如果那些鼓吹素质教育的人看到这个北京学生的自述,恐怕又要大加宣扬一番。
不过,我想问的是,如果全国其他地方尤其农村的孩子也实行素质教育,是不是也能拥有那位北京学生一样的综合素质?
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位同学描述的素质,绝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功劳。
农村的孩子就算不天天做题,他们也没有机会学高尔夫、马球。
农村的孩子就算寒暑假不补课,他们也没有钱去国外旅游。
决定孩子的能力和视野的,不是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而是家里的经济基础和所在的生活环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北京的孩子,利用周末就可以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农村的孩子只有在寒暑假,才可能以旅游的形式走马观花去一趟北京。
而且,还得是小康以上的人家才会舍得花这个钱。
生在北京,就算家里没有5套房,其先天条件已经得天独厚。
03
差距巨大的,还有师资。
前两天看张雪峰和储殷讨论穷人家的孩子应该报什么专业,张雪峰说,即使是冷门专业,比如北大历史,也可以上研究生,然后当北大附小或附中的老师,照样能够得到许多资源。
储殷说,你把当北大附中的老师想得太容易了,你去人大附中朝阳分校看看,门口外面贴着所有老师的信息,都是海外名校留学博士。
人大附中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聘请博士任教,北京很多普通的中学,招聘教师也早就要求研究生起步了。
现在想在北京当中小学教师,真的要名校的硕士、博士才有竞争力。
而我们县城最好的中学,今年招聘了几名双非学校的普通研究生,还是破天荒地成为了人才引进的亮点。
这里面的差距,恐怕不仅仅有20年。
记得儿子上大学时就说,比起大城市的孩子,自己英语的口语很多发音都不准。
因为从小学开始,教自己的老师发音就不太准。
虽然,儿子英语高考考了140+,六级考了620+,雅思7分,都还差强人意,但自认只是“哑巴英语”,至少比那些大城市的同学差很多。
要知道,儿子从小上的是本地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高中则是在著名的衡水中学。
那些真正在村里、镇里长大的孩子,恐怕师资条件更差,孩子们的基础也会更差。
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再到乡村,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一定是递减的,这是无奈的现实。
04
小时候上学,班里偶尔有城市来借读的同学。
当时觉得,他们即使长得不漂亮穿得并不时髦,但就是和我们不一样。
因为一个人的身上,带着他生活环境的烙印,并形成独特的气质。
城市的孩子来农村,自带光环;农村的孩子去城市,肯定土气;双方在一所大学里读书,前者综合实力要胜过后者。
真的,北京那个普通孩子在外省985的同学中鹤立鸡群,不能代表素质教育有多么好,只能说明他生活的环境太优越。
而地区差、资源差造成的教育不平衡,并不是“素质教育”四个字就能改变。
说实话,在当前的条件下,在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中,小地方的孩子还能取得一点优势。
如果真的都实行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的素质教育,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会越来越大。
0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行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由你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而不是由你的意愿所决定。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越容易出现以严格管理而出名的超级中学。
因为,这是唯一的正途。
就像张桂梅的丽江华坪女子中学的孩子一样,不逼着她们做题参加高考,她们就会十几岁辍学,早早嫁人,一辈子呆在大山里面。
不是小镇的孩子们愿意做“小镇做题家”,而是他们出生在小镇或农村,想要改变命运就不得不做“小镇做题家”。
那位北京的孩子,是因为他的父辈完成了这个过程,进入了城市,他才能够享受那样的条件。
你家在北京有五套房,我家在县城买一套房都买不起,然后你来跟我比素质,对不起,我真的比不过。
脱离了客观条件谈教育,基本上不靠谱。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