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的学生在上课。
湟中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在制作版画。省教育厅供图
近年来,我省面对布局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大而全、产教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一批产教深度融合、高原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涌现,初步构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过去的40年里,青海职业教育走过了起步奋斗、调整完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现在正值创优提质新阶段。”省教育厅副厅长马嘉宾说。在不断改革实践中,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经费保障稳定增长,办学条件逐步优化,产教融合日益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和提升。
面向当前 学以致用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4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但底子薄、基础差、专业少、就业低也是青海职教几年前的真实写照。”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马福强说。
2014年以后,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吹响,从过去主打资源牌的粗放型经济,转向盐湖化工、清洁能源、高原农畜产品和旅游文化四张王牌。全省中职学校校舍面积增加16%,教学仪器设备值增长186%;高职校舍面积增加90%,教学仪器设备值增长402%。中职教育继续执行免费教育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一、二年级农牧区学生、城市贫困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按年生均2000元标准提供助学金。
2017年,我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完成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等,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同时,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财政、经信等部门在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各市州将“办学条件差、特色不鲜明、发展潜力小”的职业学校实施整合,重点打造“一州一校”,确保每个重点行业都有一所以上职业院校支持,青海职业教育才有了起色。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都是省教育厅直属的职业学校,校名只一字之差,相距几十公里,曾经的专业设置几乎相同,招生时难免“打架”。
重工学校校长李智告诉记者,“教育厅为了调整布局,专门请来相关部门来给我们两所学校把脉。现在,我们逐渐变换了跑道,我们学校重点往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发展,工业学校则主攻现代生活服务业。”
“这两年我省通过全力推进职普融通、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相融合,使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马嘉宾说,目前,我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6所、高等职业院校8所,在校生共计109765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基本覆盖青海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中职学校开设专业19大类90多个,专业布点265个。8所高职院校开设土木建筑、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9个专业大类112个专业,专业布点123个。2018年,青海省中职招生扭转下滑趋势,首次突破30000人大关。
强有力的投入保障和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职业学校“黑板上种田、课堂上实训”的办学条件,机器轰鸣、仿真车间、对接工位、校企合作,免学费、助学金,使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日益彰显。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2016年我们与锐捷网络合作开设订单班——‘锐捷班’,这是我们校企合作的重点项目。”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廖春生骄傲地说,这个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专业共建的产教融合项目,是由企业向学校提供包括培训实践、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校园双创、双师型教育团队建设在内的综合教育服务,帮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我们班最大的优势是零距离上岗,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2018“锐捷班”学生王文旭说,这都得益于学院实行的双身份、双导师、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双导师,既有学校老师理论教学,又有企业师傅实践指导;企业和学校的双主体又发挥着监督督促的作用。”廖春生介绍,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完成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专业设置和行业需求的对接。毕业的学生也基本实现了地方离不开、行业能认可、国际能交流的目标。
2014年,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入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立实训基地,摸索现代学徒制试点;2016年又引入青海甲山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甲山生产性实训室。
“实训期间,我参与了甲山公司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别墅室内设计等项目,这让我更有底气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王子琪说。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海峰说,通过市场调研和论证,从2014年开始,学院新增了消防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专业,学生毕业后企业抢着要。
为了防止校企合作中企业单方面违约使学校和学生承担损失和风险,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摸索出“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18年开始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合作,由工业园搜集、整理园区各企业用工需求,一并提交学校进行订单培养,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风险,起到了示范效应。
据了解,我省近年来累计有20所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300多个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与省内外近1450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近3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
走进民间传统工艺类专业实训室,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作品和藏绣作品映入眼帘,实训室正中央的投影仪上播放着讲述唐卡绘制过程的影片,学生万德扎西坐在画布前,用笔尖蘸取颜料,给自己的作品上色。
18岁的万德扎西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乡乙浪堂村,家里以种地为生。从小他就痴迷于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唐卡,中考结束后,他选择来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唐卡绘制。磨布、勾线、调制颜料、上色、开眼、用金……每天自早晨7时至晚间8时30分,万德扎西认真学习唐卡绘制。
“完成现在的这幅作品大概需要40多天,市场价能卖到5000元左右。学长、学姐毕业后,有的进了企业,还有人自主创业开办唐卡公司,每月收入在4000元到7000元不等。等我毕业了,也可以凭着自己的手艺让家里生活好起来。”万德扎西说。
藏族学生麻文成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2003年从互助职校中餐烹饪专业毕业后,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已经成为互助职校“校企联合办学”实体——乐业酒店的总厨,他凭借一手好厨艺,已在当地行业中颇有名声。麻文成的另一个身份是互助职校理论课教师,他作为班主任每星期一、三、五为中餐烹饪班的学生上课,学生寒暑假见习期间,就在乐业酒店实操,“老师+徒弟”带出来的学生就业率高,成为抢手货。“当然,在校的教学每月有2000元的报酬。加上他酒店的年薪,收入颇丰。”互助职校校长汪元寿说。
“职教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马福强介绍,2017年,我省启动实施“求学圆梦计划”,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专业,单列招生计划、免费免试入学,专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仅2019年,共完成学历教育2745人,培训2326人,高职实施精准扶贫招生计划2400余人。
我省还大力拓展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牧民、退役军人、残疾人、转岗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我们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马嘉宾说,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作者:赵 静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