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业街、竞技场、美食苑、手工坊、未来设计院、生活馆、生态园一同出现在校园里,您见过吗?当小学生变身美食家、居家小能手、在职实习生、非遗传承人、未来工程师、追光志愿者,您觉得有必要吗?
在近日举办的滨州市小学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培训研讨暨现场观摩会上,300多名滨州教师齐聚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莲华学园、古井小学等地见到了上述“花团锦簇”的劳动大课堂。
如果一个妈妈不会做饭,孩子将来只能回忆“妈妈点的外卖的味道”
“爸妈挣钱,家务也不用你,你只管好好学习!”“再不好好上学,长大了就回老家‘打磨地球’、上街扫卫生!”这样的“家风家教”,想必您经常能听到。
如果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说法有严重问题——父母拒绝让孩子干活、学家务,拒绝为孩子讲述岗位上的苦辣酸甜,一心只想让孩子逃离自己的处境。但问题是,“考大学坐办公室”乃至当老板、当领导就不辛苦吗?每个孩子都适合当白领吗?上了好大学就不用做家务照顾人吗?而且,农民、工人、小商贩、手艺人真的没前途吗,普通劳动者不值得尊重吗?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甚至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连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
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或许还有人说了——今天,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无人警局、无人工厂、无人超市、无人驾驶……需要人类的传统工作正在被机器人代替。未来已来,为什么还要重提劳动教育?
莲华学园副校长由宝英笑说,如果一个妈妈不会做饭,那孩子离家后只能回忆“妈妈点的外卖的味道”,而不是妈妈做的饭。她认为,劳育缺失将有三方面的问题:技能的匮乏、概念的模糊、价值观的偏离。比如,善良不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孝顺父母、待人善良就需要有生活技能“打底子”,否则是“空口无凭”。
六个主题、七大基地,莲华学园构建了“一轴双链八要素”下的“生活力”课程
莲华学园对劳动教育的课程探究五年了,课程已由零零散散走向系统设计。学园对接育人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了“一轴双链八要素”下的“生活力”课程,并确定了热爱劳动、一专多能、乐于创造、悦享生活的课程目标,其成果正是文首提到的六个主题、七大基地。
由宝英介绍,日常收纳整理、手工制作、穿戴搭配、梳妆盘头……这些生活常识,莲华学生可以通过“居家小能手”版块来掌握。如做饭是每一位学子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莲华美食家”课程中,冷拼、凉拌、便当、烘焙、煲汤、家常菜的训练都有。您千万别小看自己的孩子,在这门课的练习下,莲华还真没发现一个学不会做饭的学生!
“其实,学会技能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提升创新、合作、设计等通识能力,这才是人人必须的。”由宝英说。
因而,该校突破校园围墙,让大自然成为育人的田野,拔萝卜、插秧,让孩子拥抱泥土;让社区成为新的育人“教室”,家校社融合育人;突破到虚拟世界,走向双线教学、混融育;突破到问题世界,让学习真正发生。
智慧的种子始于实践。在那,环保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桥梁工程师、消防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多种智慧型职业融入科创思考,在学生心里播下探索的种子。而通过“非遗传承人”这一课程,将让孩子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
老师下地务农,孩子化身“葫芦娃”,古井小学劳动课程“葫芦当家”
相比于莲华学园的“高大上”课程,古井小学的劳动课程更加“接地气”。古井小学有大面积种植区域,学校开发劳动系列课程,老师带头、学生参与,走出教室,进入田间,亲近田园。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并会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引导学生认识田园作物、体验田园劳动、培育生态意识,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精神。
葫芦谐音“福禄”,加上多籽,在民间象征着多子多福,葫芦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作为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井小学因地制宜,搭建葫芦长廊,从欣赏到播种到收获再到制作,学生们的葫芦课程基本上就穿插在一年的学习活动中。学校还依托葫芦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文化。将祈福、创福、惜福、送福、纳福等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福文化发扬光大。现场会上,古井小学的福娃娃们以“送福”的方式把装有葫芦和学校精美名片的福袋送给与会人员,以“纳福”的形式留下了与会教师的墨宝。
“一校一特色”,泥塑、扎染、剪纸、铁编等劳动课程接地气、有创意,如鞠萍点赞的中海小学扎染是全国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今天应该说,爱劳动的孩子会当家、能成人。
目前,各学校都开始重视劳育,但很多地方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存在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地方,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而开发区则下足了力气,努力让劳育在每个孩子心中真正生根、发芽。
早在2012年4月,开发区教育局就建立了全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提出了“专项资金支持、劳动基地保障、课程品牌打造、榜样教师引领、区域教研推动、高端项目提升”的劳动教育工作思路,鼓励学校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安全适度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今天,开发区劳动教育呈现出“一校一特色”的局面——古井小学田园特色课程、莲华学园“莲家有政”系列课程、开发区一中的开心农场课程、张集小学的黄河泥塑、中海小学的扎染、百川小学的苇编灯笼、开发区二中的剪纸时装秀和里则实验小学的铁编、中海幼儿园的快乐搭建、沙河街道幼儿园的特色面点等,结合学校实际,各具特色。
请注意,很多课程不限于手艺、社团,而渐渐成长为富有综合性、交叉性的校园文化品牌,这些课程于2019年4月亮相全省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会,获得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中海小学扎染课程被鞠萍姐姐和美国老师点赞,获得了全国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称号,工作坊获得了山东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工作坊一等奖,课程还漂洋过海,被移植到了美国课堂,深受美国孩子喜爱。
记者 彭翠翠 通讯员 刘青春 殷吉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