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越高的教师,教学积极性越高吗?一线老师:不见得

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对于很多一线老师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相当于你每个月的工资收入会提高一大截。

同样的教龄,同样的地区,甚至同一所师范学校毕业的两个老师,如果职称不一样,那么二者的月薪也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

为了能更快地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很多老师在从教生涯中耗尽了“洪荒之力”:“高新”请“抢手”代写论文,动用人脉资源“争取”职称评聘的名额……为了能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哪怕付出更大的代价,对于一些老师来说也是“值得”的。

那么问题来了:职称越高的教师,教学积极性越高吗?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三个字:不见得。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教师的职称可以分为这些:最低等的是未聘级,其次是三级教师,然后是二级教师,接下去是一级教师(也就是中级教师),比一级教师更牛的是副高级职称(我们这边叫做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简称小中高),教师职称中的最高级就是正高级教师,估计一个地区也没几个正高级教师。

在我们山旮旯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能评上中级职称就已经接近职称评聘的天花板了,能评上副高职称的老师自然就更少了。而我们这边基本上没听说那个农村教师被评为传说中的正高级教师。

在我们这边,职称评聘一直是“有进无退”的这种情况,也就是教师一旦评上某个职称,那么这个职称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拉下来,除非你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才会出现职称被撸掉的情况。那么,如果一个老师评上副高职称或者正高级职称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于很多老师而言,评上了副高职称或者评上更高级的正高级职称,对于很多高职称的老师而言就如同进入“保险箱”一般:高职称,在待遇方面碾压其他职级的老师,但在工作强度方面这种高职称的老师一般不会主动去承担比较沉的教育责任,有些人甚至连班主任都懒得当——“反正我的职称无法再进一步,我当班主任到底有什么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职称,把老师分成三六九等,其本意是为了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但一部“好经”却被一大群“歪嘴和尚”念歪了。其实不管是职称评聘还是绩效工资,其初衷都是为了激发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灯下黑”,权力失去监督这一块“刹车片”。如今,在教师队伍中,取消职称的呼声越来越高,职称评聘之路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朋友们,你们觉得教师职称评聘到底有什么作用?欢迎留言交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