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兰兰突发奇想地说:“真想打开我儿子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她开这种玩笑,是因为9岁的儿子特别不听话:刷个牙、吃个饭,要催好多遍才肯动;
警告了无数次离电视远一点,还是恨不得把脸贴着屏幕看;写作业能拖到12点,一边听妈妈咆哮,一边抹眼泪“赶工”,成绩自然也一落千丈。她崩溃地问:“他是听不懂,还是故意想气我啊?”
是不是很熟悉?
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唠叨无数遍,嘴皮都磨破了,孩子就是不听;
看着他们“油盐不进”的样子,我们忍不住发脾气,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其实,孩子不听话,正是因为父母的大吼大叫。
01
孩子对情绪很敏感
试想一下,一个经常发火的朋友,和一个平静优雅的朋友,我们更愿意听谁的?
肯定会听情绪稳定的人。
孩子也一样,我们如果爱发脾气,他们自然不愿意听。
有些家长会反驳:
“我也没发脾气啊,很耐心地给他讲,但就是不听啊?”
研究发现,就算只有5岁,孩子也能记住好几个月前父母的责骂;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的不听话,可能是因为我们之前发过脾气。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被压抑的情绪,总会以另一种模样释放出来。
写作业时,很简单的一道题,妈妈教了好多遍,孩子还是不会。
正好又碰上妈妈工作压力大,她忍不住拍桌子吼:
“我都教了多少遍,怎么还不会?”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上了高年级怎么办?“
……
这时,孩子会特别害怕,虽然手里握着笔,但心里仍是抗拒的。
就算妈妈第二天很有耐心,他心里还是不想听。
因为他记得妈妈发火时恐怖的样子,会觉得就算今天没发火,明天还是会发,自然就不愿意信任我们。
所以,只有父母管理好情绪,教育才能真正开始。
02
让情绪“暂停”一下
当然,做父母的都想好好说话,谁都不愿意发火。只是生活压力大,孩子们又总有办法让人崩溃,情绪一上来,真的很难忍住。
这时,不妨让情绪“暂停”一会儿。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去年秋天,8岁的豆豆开始出现一些“异常”:
他经常朝家里的花盆小便!
而且屡教不改,妈妈吼过、骂过、罚站过,还让他跪在地上擦干净,但都无济于事;
更头疼的,是他开始沉迷手机,写作业也坐不住,数学竟然考了个不及格;
有时候稍微管教,竟然恶狠狠地说要“摔死妹妹。”
因为这些事,豆豆和妈妈都快变成“仇人”了。
有一次,豆豆竟然当着客人的面,朝花盆小便。妈妈瞬间被气得满脸通红,抬起手正要打时,突然想起了“情绪暂停法”。慢慢收回手,告诉儿子:“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现在要去冷静一下,但妈妈永远爱你。“去屋里平静下来后,她再耐心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豆豆只是怯生生地看着她,不肯说,妈妈也没再问。第二天,豆豆故伎重演时,妈妈依旧平静地问理由。儿子这才确认妈妈不会发火,才敢委屈地哭出来,说出让人心碎的真相:“这样爸爸妈妈就会管我了。”他又断断续续地说出,因为妹妹的出生,自己被忽视的痛苦,所以才会用调皮捣蛋来引起关注。豆豆妈听完泪流满面,幸好发现得早,如果她继续发脾气,孩子可能真的以为爸妈只要妹妹,不要他了。
03
让爱流动起来
我们只有情绪稳定了,才能理解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也只有情绪稳定了,才能让孩子信任我们。豆豆妈也不是无缘无故发脾气,老公不管教育,二胎女儿刚出生,她还要工作,真的很容易失控。
儿子出现怪异行为后,她去求助咨询师,才知道原来我国已经有了专业的家庭教育课程,这才学会了“情绪暂停法”。除了管理情绪,家庭教育还有针对孩子性格、坏习惯、自信心等方面的具体实操方法,很好上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开始学习,每节课都认真做笔记
(豆豆妈的学习笔记)一个努力改变的父母,自然可以让孩子更优秀。
妈妈学会管理情绪后,神奇的是,豆豆也越来越听话了。她再使用其他方法:用正确的习惯养成法,让豆豆不再痴迷手机;用科学的肯定和鼓励法,帮孩子克服对数学的恐惧,现在成绩突飞猛进;
再去培养二胎间的感情,现在豆豆整天围着妹妹转……看她让豆豆变身小暖男,老公也”眼馋“,开始一起学教育。她不再焦虑,不再大吼大叫,更不再束手无策。省下时间和精力后,打算去学习进修,走上升职加薪之路。
第一次当父母,面对困境,大家是否也曾不知所措:
育儿书籍太多,观点又互相矛盾,不知道该学哪一本;
西方理论偏多,但不适合应试教育大环境;
明白了原理,但不会实操,仍然只会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