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儿子幼儿园就寄宿?娃好,未必是爹教育得好

昨天,米粒姥姥来家里,又跟我聊起了我家表嫂亲侄女的事。

这孩子刚上初一,就被送到了温哥华寄宿家庭,估计还没来得及适应,就遇到疫情,一个小姑娘独自被困在异国,姥姥光想想都觉得如坐针毡。

我说:“当年我初一寄宿那会儿,一到晚上就特别想您,电话卡都打爆了。”

米粒姥姥说:“你这在北京都这样,小丫头一个人在国外怎么弄,爹妈的心怎么就这么大!“

这事,米粒姥姥都絮叨八百遍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几年前,在表嫂搬新家的宴请上,这个小姑娘的爸妈就有意无意地炫耀过,只要闺女上初中就直接送出去,都打听过了,一年30万,勒紧裤腰带也能负担,还是寄宿在白人家庭,巴拉巴拉。

饭桌上都是附和声,只有我“不懂事”地说了句:“这么早出去,还是白人家庭,对孩子来说挑战太大了,再考虑下吧。“

我真心特别不赞成过早把孩子送出去,恨不得把之前写过的文章,直接甩给他们《作为留学生,为什么我坚决反对送孩子早早出国留学?》

当时,也没人搭理我,现在,我也不敢问,父母后悔不后悔。

其实,我挺不想讨论普通工薪阶层举全家之力,送孩子出去,是否考虑过回报率的事。

我只想说,青春期的小孩虽烦人,但生活已经完全能“自理”了,平时一家人在一起,鸡鸡娃;周末去郊区放放风,吃吃火锅,多可呀。

就这样,踏踏实实留在身边,让她有个正常的初中生活,每天吵吵闹闹中相亲相爱,守着她长大,不香吗?

非要定时、定点隔着屏幕,揣测她的学习、日常,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她有没有受到伤害,胆战心惊、诚惶诚恐的,累不累?

而且,国外从来就不是天堂,月亮也不会更圆。

前几天,米粒妈看了一段访谈,是采访潘石屹的儿子潘瑞。

他也讲到早年在英国读书的事儿,我还一脸懵,想说,去年潘石屹的儿子不是刚被哈佛录取吗?

当时吃瓜群众还翻出几年前,SOHO中国基金会向哈佛捐款1500万美金的事儿,嘲讽潘石屹张欣两口子有远见,早早给儿子“买”了哈佛门票。

(米粒妈说句题外话,这事儿真没啥,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都有一定录取比例留给“捐二代”,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扯远了,说回到潘瑞,米粒妈对比了去年张欣发的照片,才发现去哈佛的“潘石屹儿子”不是接受访谈这个潘瑞(米粒爸说,我这脸盲也是没谁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潘瑞说,自己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寄宿,小学读的也是寄宿小学,小学毕业,又被老爸扔到英国读寄宿中学,一直到大学,潘瑞都是一个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蛤?从幼儿园就开始寄宿?!

米粒妈真是惊呆了~这孩子小时候得有多熊,才能让爹妈下狠心,三四岁就给“赶”出家门了啊

后来出于好奇,我查了一下,才知道,潘瑞是潘石屹跟前妻的孩子。原来如此(恍然大悟脸~)

潘瑞说到自己一路寄宿的经历时,表情异常平静,他说:我觉得可能挺好的,对我自己是帮助,能够早一点独立,早一点去承担责任。他(父亲)让我知道我是被信任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看到这,特想对着屏幕说一句:你要是被挟持了,就眨眨眼

后来,我居然看到有人评论说,现在的有钱人比过去更有远见了,从小对孩子狠,逼他们独立,长大才能更有出息。

呃……米粒妈只想说,娃没长歪,真不一定是爹教育得好,也许只是上辈子拯救过地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起责任和独立

小孩子更需要的是“被爱”

米粒妈初中开始寄宿,说实话,即便是现在,我都觉得太早了。

当年米粒姥姥也舍不得,但没办法呀,为了让我上好学校,米粒姥姥也只能默默抹眼泪(米粒姥姥用肩膀把我扛进好学校的故事,我都写在了这里《熬过小升初的中年人,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那会儿我们家没车,而从我们丰台的家到海淀的X大附中,坐公交,单程要一个多小时,每天“通勤”是绝对不可能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时同学家里有辆夏利,在我眼中就是妥妥的“富二代”

米粒姥姥不是没想过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但那样的话,她和米粒姥爷上班太远,顾得了工作,就顾不上我。米粒姥姥思来想去,还是狠狠心让我去寄宿了。

刚上初中那会儿,我是真的想家。米粒妈当年不是0基础上初中么,白天被周围学霸同学各种碾压,晚上我就抱着电话哭。

那些牛娃有多“变态”,米粒妈在《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里都写过。要不是我基础差,要追的课业太多,可能我很久都走不出离开家、离开爸妈的低落情绪。

米粒妈的室友们,虽然是学霸,但刚入学的时候,跟我一样,我隔壁床的姑娘,开学没俩月就打爆了十几张电话卡。

十几岁的初中生都如此,更何况幼儿园的孩子呢。

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强烈需要接收、感受爸爸妈妈爱的时候。

我想起米粒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样子,每天放学,小朋友们排着队,往大门口走,米粒每次都能在茫茫家长群中一下子看到我,然后一边不停挥手,一边跳着脚让我看到他,开心得不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把米粒交到我手上的时候,他永远都是迫不及待地拥抱我,然后趴在我耳边悄悄说:妈妈,我好想你啊!

我也会狠狠地亲一下米粒的小脸蛋,告诉他:妈妈也好想你。

有时候还会再来一回合:妈妈,我更想你!

我也不甘示弱:妈妈最想你

听到我这么说,米粒总是特别满足。然后开心拉着我的手回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短片,日本福冈有一所经营了40多年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从每天早上七点,开到凌晨两点钟。让那些因为工作无法照顾孩子的父母有所依靠。

十几个小朋友,每天晚上在幼儿园洗脸刷牙睡觉,等父母深夜下班再来接回家。因为生物钟的原因,有的小朋友习惯性半夜就自然醒,等妈妈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视频下面有很多指责:

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么晚来接太折腾孩子了!

大半夜来接孩子,还不如送全托或者寄宿呢!

什么工作能大半夜才下班,父母肯定做得不是什么正经工作!

这么晚还来折腾孩子,太不负责任了吧。

........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单亲家庭。即便为了生计要不停奔波,但这些独自抚养孩子的爸爸/妈妈,再苦再累也不愿意放弃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就算是深夜两点,小女孩睡眼惺忪看到妈妈的身影,也开心得像个天使。那一刻的拥抱,才是这一天得到的最甜的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像米粒妈看到的一条留言: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出差,很晚才到保姆家接我,可我宁愿睡到一半被叫醒,也想抱抱风尘仆仆的妈妈!

比起责任和独立,小孩子更需要的是“被爱”“被看见”。

米粒妈初中住校的同学里,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他们中有三四个后来都选择了读美高,小小年纪就远走他乡。

而这几个同学,又都是父母双方再婚后,不太接纳他们的。

单亲不可怕,父母再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爱。

米粒妈前段时间追的《亲爱的小课桌》,里面7岁的小女孩优优,平时跟爷爷奶奶住,父母因为工作忙,属于“周末父母”,非常明显,米粒妈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敏感和不自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独立是个过程,它跟父母在不在身边,完全不矛盾。孩子每天跟父母在一起,一样可以独立,一样可以被信任,一样可以学会承担责任。

但让孩子住到寄宿幼儿园,这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长大,这是“被长大”。

童年只有一次,如果童年失去了跟父母之间的联结,长大后,就算再独立、再成功,也无法完全弥补心里的缺失,和对爱的渴望。

说回潘石屹的大儿子潘瑞,他很早就结婚了,现在孩子都7岁了,“英年早婚”在富二代中很少见。米粒妈觉得,太早离开家的孩子,长大后必然会比别人更渴望“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老留学生和妈妈

我为什么反对太早送孩子出国

米粒妈十八九岁出国,米粒爸十五六岁就出国了,我们属于那个年代特别少见的“小留学生”。

周围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说孩子是小学阶段送出国,还是初中出去比较好?”

我之前就说了,我特别特别不赞成过早地把孩子送出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一次踏进美国校园,两眼一抹黑的米粒妈,给自己拍了张影子照留念

在国内,孩子普遍自主意识和生活能力不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天被父母管着、逼着习惯了,突然给以无限的自由,非常可怕。

国内的中学大学管理很严,米粒妈虽在国内读大学时间不长,还记得大学男女生分宿舍楼,分别由彪悍的大妈看守,相互不得入内,还有早晨集体跑操、晚上统一查寝什么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在美国的大学宿舍。这是我每晚23:00到凌晨2:00写作业的地方,别问我为啥半夜才回宿舍,感兴趣的米粉看这里《我的大学生活有多野?打14份工赚20万,跟市长交朋友》

在国外呢?父母管不到,也没有辅导员或任何人管。想干嘛干嘛,想住谁家住谁家,不去上课、吃喝嫖赌毒也没人管。不是危言耸听,一小部分留学生真的样样都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别看米粒爸现在人模狗样的,刚出国的时候,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很大,于是染了黄头发,学会了抽烟(后来抽了十几年的烟,直到结婚时才戒),还差点打了耳洞。

我和米粒爸去的都是美国前50名的大学,同学也都是国内重点高中出来的。同学里有很多圈子,有的积极奋进,有的消极堕落。你能保证孩子不跟堕落的圈子接触吗?

米粒妈当年在国内的大学好友,高考还比我多考了十多分,我们一起出的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在美国上大学时,宿舍的书架

到了国外,她就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之后就彻底“堕落”了。说好的一起上自习,早上打电话怎么都不接,傍晚六点起床,问我打电话有什么事。

很多留学生真的过上了电影里美国年轻人的生活——白天睡一天,夜里嗨一夜,整晚Party,夜夜笙歌,纸醉金迷。

而这一切,他们远在国内的父母不会知道。

米粒妈好友的男朋友,在美国的大学读了8年才毕业。他完全成了学校里的“原住民”,新来的老师和同学都会去他那里“报到”,跟他打听一些学校的小道消息。

其实大学里只要稍微用点心,考试都应付得过去。但他就是满不在乎,挂了科继续修继续考,下一次再挂,挂了再考。学校当然更不在乎,你花钱来读书,只要学费不欠账,老师会等着你慢慢学,慢慢考,慢慢毕业。

米粒妈当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有中国公司为海外留学生提供贷款,而且这项生意非常受欢迎。一开始,我还天真地以为留学生贷款都用来创业,后来看看周围的人,我才明白,很多男留学生瞒着家里在美国贷款买跑车。

家里人怕孩子乱花钱嘛,每个月固定给孩子打一笔钱,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贷款买跑车。国内的父母以为按月打钱,孩子就不会乱花了,但谁能想到呢,他们拿着每个月收到的生活费去还贷,也是毫无压力

只要买了跑车,就有源源不断的“妹子”搭车,这些留学生们甚至为了炫技,开着跑车故意漂移,把车撞烂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中国留学生创办“纽约百车汇”,客户几乎全部是中国留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美高(赴美读高中)出来的人都说,中学阶段出国,失败的例子比成功的多得多。

我有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朋友,对女儿从小要求严格,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他不听阻拦,把孩子初一送出国,然后觉得送出国了就啥也不用管了。

出国后她特别不适应,从国内的好学生变成美国的落后生,穿衣举止处处被人奚落,封闭式管理又阻断了她和父母的交流。她在和小男朋友分分合合中堕落,抽软中华,打了两次胎,最后选择割腕自杀。虽然抢救回来了,却也丢了半条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身处诱惑的漩涡,自律和自控真的太难了。你不只是一个人逆流而上,而是逆流而上的同时,周围还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往下拽你。

一般来讲,中学甚至小学阶段送孩子出国,孩子的心智、判断力、自控力都不成熟,父母又两眼一抹黑,无法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变化。没有海外生活学习经验,发现了问题也没法指导。

米粒妈觉得,早早把孩子一个人送出国,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赌博。赌赢了,皆大欢喜,但一旦赌输了,孩子一生都毁了。

明明可以避免这种悲剧,为什么要拿孩子的未来去冒险呢?

像潘瑞小学毕业,13岁就离开家,去英国读寄宿学校。很多人觉得英国的寄宿体系非常完善,要求很严格,把孩子送过去不会出什么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年疫情,“炸出”了在英国的1.5万中国小留学生,他们的家人也一定都是这么想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平均年龄14岁,最小的只有几岁的孩子分布在英国的上千所学校,有的在寄宿学校,有的在寄宿家庭。

三四月份的时候,英国爆发疫情,学校停课,英国政府一会儿封城,一会儿“全民免疫”。不管寄宿家庭是否愿意继续收留这些中国小留学生,对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在英国的土地上多呆一秒,都是极其危险的。

后来,这些小留学生家长写联名信,请求中国政府包机把孩子接回国,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这些十来岁的孩子经历过什么啊?很多成年人当时都慌得一批,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没经过任何大风大浪的孩子。可想而知,他们会有多么无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年是疫情,明年、后年……世界变化万千,每一天都可能会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状况,那么小的孩子只身在外,一切皆有可能。家长们,你们凭什么去赌?

孩子想出国,什么时候都不晚,可以高中毕业后出去读本科,本科毕业去读研。但千万别太早把孩子送出去,除非父母双方可以陪着一起出国。

黄磊在《小别离》中曾经把女儿朵朵送出国。生活中,他坚决反对小学中学就送孩子去做小留学生。他说:“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妈妈,我绝不希望我的孩子“一夜长大”。

小的时候学会爱,分离的时候,才能勇敢去飞。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