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教养,与她接触到的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抚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想必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没有孕育孩子的人常常不理解:养孩子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生孩子呢?
是啊,养育一个小朋友不仅要承受分娩之苦,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也要付出许多精力,可是看着宝宝的笑容,感受着宝宝们偶尔的暖心之举,宝妈心里的感受只有两个字能形容,那就是“值得”。
怕妈妈没做饭,一年级女儿打包学校剩菜带回家
有一位妈妈对这种感受可谓是深有体会,因为她收到了一份孩子从学校给自己带回来的特殊的“礼物”。
画面中的小朋友才上一年级,放学回来时除了自己的书包,还拎回来用干净的塑料袋装着的肉菜。
这可让妈妈大吃一惊妈妈连忙问孩子,这肉是哪来的。小姑娘仰着头,眼神里略带天真:“这是我在学校要滴。”
妈妈继续追问,声音里带着温柔的笑意:“那你是咋跟老师说的呀?”“我说老师这点饭你给我爸妈呗。”
面对小姑娘的“特殊要求”,老师反应亮了
原来,小姑娘担心爸妈在家没做菜,看到学校里中午剩的饭菜还很多,就鼓起勇气问老师能不能打包回家带给妈妈。
最有趣的是,妈妈询问老师的反应时,小萌娃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老师说我真顾家!”
这么贴心的小棉袄,试问谁不想拥有呢?小小的娃娃自己在学校吃饱了,还能想起家里没做饭的爸妈来,这份孝心实在让人动容。
“小棉袄”是怎样炼成的?妈妈和老师都有功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妈妈没有嫌弃孩子带回的剩饭剩菜,理解这是孩子对自己的关爱,可以看出孩子如此懂事,与妈妈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而老师在听到孩子要打包剩菜的诉求之后,不仅提供“打包服务”,还夸奖小姑娘“真顾家”,试想如果老师对小姑娘的请求嗤之以鼻或是冷漠拒绝,我们无法想象这对一个一年级的小姑娘是多大的打击。
在传统印象中,孩子还没有长大的时候,享受着爸妈的照顾是天经地义,因而这样由孩子做出的“反哺”行为才越加显得难能可贵。“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注重教育问题,有助于帮孩子形成优秀的品质。
想养出“同款”孝顺孩子,日常教育尤为重要
做出表率
婴儿从六个月开始就有模仿的意识,9~11个月通过模仿逐渐掌握语言能力,模仿能力是儿童发展语言、学习行为和社会规范等的必要手段,也参与了儿童心理结构的整体形成。
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相处模式,种种行为都会落在孩子眼里,想要孩子形成“孝”的观念,家长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
夫妻和睦
夫妻之间关系和睦、互帮互助,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性格也会更健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才能养出感恩有爱的孩子。
参与家务
过于溺爱孩子很难让其形成同理心,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让孩子做做家务,帮爸爸妈妈跑个腿、做点事,能让孩子深刻地感受到家庭责任感,体会到付出的快乐。
糖果妈妈叮嘱:孝顺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从小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