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起,朝阳区正式启动学校文化建设,至今走过13年。朝阳区委教工委副书记王世元介绍,下一步,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将是构建“理想教育文化”,改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变被动成长为主动生长,同时明确学校与家庭边界,为家长减负,禁止老师给家长留作业。
今明两天,以“深耕文化内涵,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2020年第三届京湘基础教育论坛举办。朝阳区委教工委副书记王世元介绍了13年来全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王世元说,13年来,朝阳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不断升级,从要求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美观、安全,到“让孩子们毕业时有个照相的地方”,再到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设立学校文化节,打造一校一品牌……“作为覆盖500余所学校、惠及师生20余万人的重大战略,学校文化建设为朝阳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也不仅仅是一个个凝聚朝阳师生心血和智慧的自有学校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朝阳区将十余年探索的经验,梳理、提炼,形成了指导下一步工作的经验体系。”
王世元认为,为推进教育与文化的进一步相融,就得对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进行革新。“比如嘴里讲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而实际上‘一切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学生的人格教育明显弱化。”王世元说,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转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文化,把学生从“知识的容器”中解放出来,通过把学生请到“戏剧舞台的中央”,借助课堂改革,让教育回归本来面目——传授知识、开启智慧、培养人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人格精神的共生,变被动成长为主动生长,彻底告别“装载式”成长。“这也是我们想要构建的理想教育文化。”
为此,朝阳区选取了10所理想教育文化实践基地校,通过专家引领、课题示范等行动,引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创新、求知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成长核心素养的落地,实现减负的落地。“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都受益。比如,我们要求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有了明显改变,敢于质疑、实践,独立思考意识增强。”未来,朝阳区将推进理想教育文化示范校评选。
据了解,第三届京湘基础教育论坛是继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签署京湘两地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在深化两地经验成果交流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融通方面的又一次落地。京湘两地专家、校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流、研讨文化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意义和实践路径,以及文化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全方位育人工作中所起到的引领、示范作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牛伟坤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