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闻就很魔幻,拥有钢铁般意志的打工人,修得了996、007的福报,扛得过带薪上撤硕的羞辱,忍得了无良老板的臭骂,挨得起无情社会的毒打,没想到在家长群面前,直接原地破防哭晕在地。
我突然发现家长群已经成为堪比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社交黑洞,早晚夸老师都得配上诗朗诵,变成当代家长心里说不出的痛,和中年打工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为了搞清楚“钢铁打工人为何泪洒家长群”,我偷偷溜进几个家长群,发现好多家长都在群里cos忍者神龟,被生活压弯脊椎,比当社畜还卑微。
除了感叹当代家长不够real,我也想给家长们支几招,要怎么四两拨千金把老师们全防出去。
虽然我年方十八,还没有进入家长群的资格 ;)
但身边同事亲戚经常吐槽家长群,我终于捕捉到了家长群里的用户痛点。
其实,最让家长们诟病的,是下班后家长群里的“变相加班”。
据我向一些小学初中家长了解,每天辅导孩子功课两小时起步,家长群还有层出不穷的幺蛾子:
老师点名表扬某同学,家长都得出来排队竖大拇指;逢年过节或者老师加了班,家长们在群里高呼“吾师万岁”,已经是性价比最好的尊师重道、知恩图报。
还经常有手工作业社会实践,家长们还得自觉拔掉网线,化身卢正义从木头里取出一个闪电鞭。
有些家长告诉我,为孩子花多少时间都应该,但受不了群里的氛围,家长群和工作群都被笼罩随时待命的紧迫感。
工作群里老板随叫你随到,半夜@你 让你加班也没心理负担;
家长群也得随时待命,不回信息比不还某呗风险还大——毕竟欠债不还到老赖级别,才会被点名。家长群你不及时回复试试,第二天在群里分分钟就喜提点名批评。
咱们其实不难发现,工作群和家长群的交流很畸形,回想没QQ和微信那会儿,多大的事需要当面说?多急的事才能半夜打电话?大家心里多少有点数。
毕竟从前车马慢,大家都按武德办,大半夜因为文件上的标点符号,打电话疯狂偷袭你要你改正,这种人就应该被一顿鞭腿耗子尾汁。
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复杂,办活动交书费什么的,学生带话就足够了,叫家长是威慑性武器,没逃学打架早恋根本都用不上。
作为即时通讯的产物,工作群家长群的确降低了沟通成本,带来了一些便利;
但即时通讯也有无良的一面,摧毁了人与人沟通的分寸感,让人忽略沟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很多时候即时回复不是必须的,下周要的文件你为啥要我今晚加班做,是寿命不允许你下周收文件吗?
无奈的是,即时通讯有潜规则,在沟通双方关系不平等时,即时通讯就等于“随时回复”,于是,社交过载造成社交疲惫。
大家应该知道现在的老板和领导都比较变态,总喜欢掌握下属时间来满足权力欲,哪怕让你加班不一定能带来产值,但一定能够满足他发号施令的快感,即时通讯就是这种权力的帮凶。
当老板在群里@你 让你加班,你心里恨不得罗翔老师手捧劳动法给你做主,或者高歌一曲国际歌来抒发愤怒。
最后多半会奏起 “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释放愁苦,若无其事地回一个“收到” 在线卑微十分纯熟,只有少数勇者或视而不见或问候对方祖母。
当然,这年头只要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就知道real是有代价的,不real是常态,real才是变态。
哪怕是你那个热爱rap的同事,张嘴闭嘴peace and love,从来不对你hug and wave,关键时刻还是会punch and fuck off,所以看开点该装的时候不要too naive。
但和工作群还不大一样,家长群讲究一个心甘情愿:
老师说啥做啥那不都是为孩子好?老师的消息那不得秒回?你要对老师爱搭不理,就别怪老师让你孩子高攀不起。
所以,老师跟游戏里头顶叹号的NPC一样,动动嘴皮子给脚男家长分派各种任务的一幕,才总会在这些神奇的家长群的角落里一遍遍魔幻上演。
明明和老板一样白嫖十分烦人,家长们还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就拿批作业这件事来说,家长都是用尽浑身解数,左手某题库右手某业帮,遇到实在搞不明白的题,还得屏蔽老师在朋友圈求助。
结果到群里去反馈作业情况的时候,还得一口一个多谢老师悉心栽培,比职场PUA邪乎多了。
而且感谢老师的传染大法,比流感病毒还邪乎。只要有一位家长发了,接下来就是山呼海啸般的“感谢”。
盲目攀比这种歪风陋习也少不了,从对联到打油诗从七绝到朦胧诗应有尽有,还有家长告诉我,他特地在淘宝上五块钱一首囤了十来首藏头诗,就准备艳压群里其他家长。
我思来想去,发现之所以有这种情况,一是家长里混进了坏人,把工作群里的恶习带进家长群:
每天一个赛一个早地问好整整齐齐,过节一个赛一个快地送礼竭尽全力,平常怎么当奋斗逼祸祸同事,就怎么在家长群逼疯其他家长。
这些职场恶习渗透进家长群,一个家长当舔狗,哪个家长敢落后,自然就给了老师当女神的底气,甚至把批作业这种分内事都分发给家长。
第二点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是极度不对等的。
我之所以用工作群来类比家长群,其实也是用打工人和老板的关系,来类比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说起来很现实也很无奈,不少家长不具备辅导孩子功课的能力,哪怕是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也不可能跟紧课程标准的每一个变化,搞得清楚鲁迅的哪篇文章,又被踢出了教科书。
偏偏课外辅导的费用动辄上千,一节课300元还上的是大课,相当一部分家庭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家长自然会对老师言听计从。
而反观老师,他们基本不会有求于家长,他们的收入跟家长无关,评职称评荣誉也和家长没关系,本质上来说和机关职工一样对上负责、由上考评。
总而言之家长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家长有求于老师,老师无求于家长的“单向需求”关系。
公立教育资源本就稀缺,好多地方连实现小班制都是奢望,老师们除了要抓教学,还要留心培训评优等诸多“正事”,分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就更少了。
与此同时校外商品化的教育资源价格高昂,一对一的家教一小时几百元起步,家里没俩矿都不配进教育机构的门。让老师多关心关心自己孩子,也成为某些家长在群里较劲的动力。
据我了解,有些老师也很会利用这种不平等关系,私下办补课班暗示学生参加那都不新鲜了,还有推荐并贩卖教辅从中牟利的。
据某些媒体报道,甚至还有老师在朋友圈当微商,每天发20条盆友圈卖足贴。
即使你身体康健、箭步如飞,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你买不买?
懂事的家长们自然会时不时光顾,为了让老师加大带货效果,还要发好评截图。
除了这些不合理的做法。“奴役”家长那就是家常便饭,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长们也无处可逃。
其实我特别佩服那个敢发声的家长,这年头说大实话的人真的不容易,但这背后的风险也很大,当他愤而退出家长群之下,第二天他孩子去学校后会不会被区别对待呢?
这两天因为这件事,网上一直在讨论家长群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有媒体在wb发起了投票:十六万人参与投票,超过十四万人觉得,家长群没有存在的必要。
而且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没有微信的年代家校沟通也没有成为障碍,那家长群取消不就得了?
可是,谁来挑这个头,解散家长群呢?校方或者教育局采取主动?还是家长集体抗议呢?
感觉好像都不太可能。
咱甚至无法确定,那个口口声声说退群的家长,过几天会不会重新加群。
就像有些公司从来不说正事的例会、学校从来不收信的校长信箱,你看有人提议说要取消掉吗?
所以说形式主义是有广泛生存土壤的,大家都装你不装就等于只有你一个人在装.
家长群这件事到底有没有解,我看到了一些特别秀的解决方案,比如有的家长自己根本不进群,专门请了俩大学生负责对接老师批改作业。真到了要开家长会的时候,再选择自己出山。
听着好像特别完美,但在学校放养,回家可能就是高强度的圈养——培训班一对一家教安排得满满当当。
有着充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是他们不用在家长群唯唯诺诺的资本。
那么上不起课外辅导的家庭该怎么办呢?
兜兜转转,问题又回到了这里,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平均,让只接受公立教育的孩子,和天天大把培训班上着的孩子拉开了差距。
“寒门难出贵子”成了不断被验证的真理,“小镇做题家”成为你的“出道即巅峰”。
为了让孩子能多一分出线的可能,家长们即使收拾完家务浑身酸痛,老师一声令下,也要深更半夜拿起手电筒改小孩的作文,站好家长群的最后一班岗。
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常有,而回复慢警告和面谈警告遍地都是,家里没矿的小孩儿和家长更要努力奔跑。
到后来家长们发现不会写诗、没钱买礼物、没时间请假打扫教室的自己,在群里排队表演糊弄,已经是手里最廉价的讨好老师、为孩子挣明天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