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上世纪60年代高中生的文化水平怎么样?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这个问题非常有探讨价值。
众所周知,咱们国家在成立初期,基础教育相当薄弱,文盲率达到了80%左右,10个人里边有8个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要说读书、看报、写文章了。
为了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在1956年,国家推行了《汉字简化方案》,对推进基础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极大地方便了普通大众辨认、学习和书写汉字。同时,对印刷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当时的社会现状来看,简化汉字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让许多人有条件接受基础教育,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
到1966年,“汉字简化”正好走过了10年,那么,此时期教育现状怎么样,一名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在那时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我以我们县,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县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大约有15万人,我们村(当时叫生产队)有800余人,全县只有一所高中,学生人数在150人左右。全县有15个乡镇,初级中学大约也有15个,有些乡镇人口太少,跟相邻乡镇合用一所初中。一些人口多的较大乡镇,会设立两所初中。每所初中每年差不多有200名毕业生。
也就是说,足足有3000名初中毕业生要竞争150个高中名额,只有5%的晋升率。
整个60年代,我们村还没有出现过高中生。直到70年代初,我们村才陆续诞生了几名高中生,其中有我的姑姑,她是我们家族上一代人里边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后来我们村又陆续出现了技校生、中专生、大学生。
我们村诞生第一名大学生,已经到了80年代中期,毕业于陕师大,后来执教于县城高中,现在可能已经退休了。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毕业的几名高中生,大部分都成为教师,有教小学的,有教初中的,个别的甚至教高中。
这说明什么?说明那时各行各业的人才非常奇缺,一个村,乃至一个乡镇,能坚持到读完高中的学生非常少,只要是高中毕业,在当地人看来,完全就是文化人或知识分子,受到的尊敬可多了。
那时的高中生已经那么奇缺,更不用说大学生了。若是大学生,在那时受到的待遇在规格上更高。
然而,这还是我们县、我们村在上世纪70年代的现状,若是再往前推进数年,在1966年左右,高中生肯定更加吃香。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965年,我国大约有6亿人口,全国高中毕业生人数为36万人,大学毕业生16万人,录取比例达到44%。
今年是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国总人口为14.2亿,比起60年代增长了2.4倍,而大学毕业生人数比起当时足足增长了53倍。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今的高中生、大学生实在是太多了,跟50多年前根本没有可比性。现代人要想成为他人眼中的文化人,没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恐怕不行。当大部分人在学位上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意味着大部分人的身价不值钱了。
据上一辈人讲,60年代中期,只要是高中毕业,完全能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高中毕业后根本用不着自己出去走动,就会有一些单位找上门来,开出优厚条件把高中生请走。进入单位后,要么直接给高中生一个干部身份,让其直接进入管理层,要么,把高中生当作提拔干部的对象进行重点培养,等于是早早给设置好了人生蓝图。
在上世纪60年代,大学生数量凤毛麟角,被当作顶级人才来对待,高中生则会被当作高级人才来对待,两者都属于抢手货。一个单位或企业在每年的招工中,如果能招揽到几名大学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是,大学生毕竟太少,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许多企业只能退求其次,以招收高中生为主。
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招揽到,因为高中生也很少,也不够用,能招揽到高中生的企业,也是出类拔萃的企业。
从一个生产队里走出去的高中生,这个生产队是没有实力争取来当村官的。生产队里的大队长、小队长,大多是读过几年小学的人,给生产队成员登记工分时,经常把成员的名字写成错别字,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如今,村官的最低标准已经是大学生,跟前几十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在上世纪60年代能读到高中毕业,完全算得上那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了。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1942年——2016年)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在1962年从西安34中毕业,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高中生。高中刚一毕业,就被他们村(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聘请去做小学教师,几年后又进入初中教书。又几年后晋升为灞桥区文化馆副馆长,区文化局副局长,直到他在1993年出版鸿篇巨著《白鹿原》,当上了陕西作协主席。
从陈忠实先生的晋升之路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高中生确实很少,竞争对手也少,如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与时俱进,非常有竞争力,可以说是步步高升。
而现在的大学生随处可见,哪怕在社会上历练10多年,也不见得有多大的竞争力,跟50多年前的高中生在竞争力上更是没法比。
但是,并不是说昔日的高中生跟今日的大学生在文化水平,教育程度上相当,只因为基础教育在昔日才展开不久,按照人口比例和教育条件来讲,昔日能接受到高中教育的学生太少了。而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走过了几十年,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许多人也有条件不断接受教育。
总体来看,昔日的高中生跟今日的高中生,在文化水平上相差不大,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现在的高中生。在学科的丰富程度,知识面广度,学习视野等方面,昔日的高中生没法跟今日的高中生相比,毕竟,社会在不断进步,现代的学生享受到了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