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降低,感冒、发烧、咳嗽又一波接一波来袭,不少娃娃都中招倒下。
有一种病,也是在这个季节高发,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误当感冒治,那可是超凶险的,它就是川崎病。
看到“川崎病”这三个字,相信不少家长也是满脑子问号:这又是什么?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一般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尤其以6月~2岁儿童多见。
川崎病本身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它可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是引起儿童冠状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与成年后发生的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
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有:
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多形性皮疹;
3、急性期掌跖发红、指端硬肿,恢复期出现膜样脱皮;
4、口腔黏膜充血,嘴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双眼结膜充血,不伴脓性分泌物;
5、双眼结膜充血,不伴脓性分泌物;
6、颈部淋巴结肿大, 多为双侧,非化脓性,质地硬。
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患儿与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不完全符合,被称为不完全川崎病(IKD)。
如果宝宝出现高烧不退、眼睛发红、全身出疹等症状,用了抗生素也不见效,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务必及时检查诊断。
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炎症反应、预防血栓形成,规范的治疗可将冠状动脉异常的风险降低 20%。
除了川崎病,还有很多疾病,也会有发热出疹症状,家长注意学会简单辨别区分。
1、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青睐” 6个月~2 岁的宝宝,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往往“热退疹出”。
通常皮疹从面颈部和躯干开始,逐渐蔓延到四肢,基本24小时内出完,没有疼痛和瘙痒感;疹子呈玫瑰色,压之褪色;皮疹通常持续1~2天,也有少数在2~4小时内短暂出现后消失。
2、猩红热
主要特征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呈“鸡皮样疹”,点状红色皮疹摸上去像抚触砂纸,患者会有瘙痒感。
猩红热出疹多见于发病1~2天后,一般从耳后、颈部、上胸部开始,然后迅速波及上肢,再到下肢;通常出疹3~5天后开始蜕皮、脱屑(按照出疹的先后顺序)。
3、风疹
风疹多发于1~5岁儿童,具有传染性。
一般患儿发热1~2天后,面部开始出现淡红色皮疹,24小时内遍及全身,但躯干多而四肢较少,有轻微瘙痒感;2~3天后皮疹即可消退,消退后不留痕或轻微脱屑。
4、水痘
水痘出疹有一个从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丘疹、水疱、结痂可以同时存在);皮疹往往躯干部分布密集,四肢较少,手指脚趾更少。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头痛、倦怠等症状,近期又接触过水痘患儿,或正处于水痘高发期,就要注意了。
如果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般先是在头皮、面部、前胸、后背出现红色丘疹;很快变为绿豆大小的水疱,易破、周围有红晕,中央可有脐凹,患儿多有轻微的瘙痒或疼痛感。
5、手足口病
6月龄~5岁的小宝宝,往往是手足口病的重点“攻击”对象,尤其是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
如果感染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咽喉痛等症状。
发热1~2天后(部分病例无发热),在舌头、牙龈、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有明显疼痛感。
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一般无瘙痒感也不痛,有些皮疹带有水泡。
6、麻疹
麻疹病毒爱欺负6个月~5岁的孩子,也具有传染性。
皮疹一般先从耳后发际出现,逐渐发展到颈面部,再扩展至躯干和四肢;麻疹出齐的表现为手掌足底出疹。
麻疹会按“先出先退”的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脱屑和褐色色素沉着。
7、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S综合征)
这种病常发生于6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一种严重的皮肤脓疱病,往往发病急骤,皮疹前有1~2天发热。
皮疹特点:开始是嘴巴或眼睛周围出现红斑,随后迅速蔓延至手脚四肢和全身;随着病情发展,红斑逐渐变成水疱,之后大面积脱落(像烫伤似的),在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纹。
袋鼠麻麻有话说:
养娃不易,成长路上宝宝难免会遭遇到各种病毒、细菌的侵袭,多学点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也能为宝宝健康多“打造”一层保障,希望小可爱们都能健康成长,少生病少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