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加压的提案》,他说,当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机制,除了向中小学生层层传导学业焦虑、层层加重学业负担,还向一些大学生传导了“一入大学万事轻松”的消极观念。
使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严进宽出的机制下浑浑噩噩混日子、混文凭,甚至就像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说:“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
针对这一提案,教育部于11月20号在官网公布答复,内容如下:
后续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吸收委员的建议,教育部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快推进高考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
没想到提案与答复一出来,众网友纷纷反对,其中有一条点赞数最高的评论看着十分扎心。
皮皮妈也很赞同这位网友所说,如果给中小学生减负了,真的会让更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拉开更大的差距,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是好是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获取教育资源是多是少的问题。
比如穷人家的孩子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有限,课下要靠自己去琢磨各种作业难题,如果脑袋瓜不够聪明,想提高成绩就很难,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就更难了。
而富人家的孩子哪怕课堂上没学到什么内容,他放学后可以去报辅导班,进行各种线上线下补课和冲刺,有名师辅导,有家长督促,自己再努力点,成绩很快就能提升上去,他们在教育之路上只会走得更顺利,更遥远,终有一天,他们能大步流星迈进名校,毕业后,拥有好工作的机会也更多。
此外,皮皮妈觉得孩子在上学时,承受一定的学习压力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能很好地锻炼其抗压性。试想下,人这一辈子,在不同年龄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压力,比如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买房压力和教育、养老和医疗压力等等。
孩子如果从小就开始承受学习压力,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等他长大后,在面对其他压力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还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和社会,家长们那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他们早已认清孩子唯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出人头地。
所以,一味地强调给中小学生减负,实际上并没有给一些学生带来益处,家长应该也不赞同,他们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会让孩子在半途掉队。
此外,在说到给大学生加压时,很多人也挺不满意,因为上大学,真的不轻松!
很多大学,不光每周排满课程,有主修课,有选修课,还有各种社团,各种考试,各种比赛,有的同学到了大学,学习更刻苦,天天起早贪黑待在图书馆,为考研、为读博、为出国忙碌着,有的同学临近毕业季,一手忙着准备考研,一手忙着找工作,还要花心思写论文,还要抽时间去参加考事业单位的考试,每天忙得团团转。
也许,有些同学在刚进入大学时,会放飞下自我,每天将大把时间花在无用之事上面,但是某一天,当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认真学习,规划着毕业后做什么,规划着人生方向时,他也会觉醒,也会重新寻找迷失的自我,再次成为拼命十三郎。
还记得,我刚上大一时,每周课程少,参加的社团也不多,所以我就使劲追剧,看小说,结果两年下来,除了体重上涨,并没有什么其他收获。直到有一天,我从食堂回来的路上接到了一个考研辅导班的宣传单,我才想起自己大学这两年过得浑浑噩噩,很害怕毕业时,我除了能拿到一纸毕业证书,将一无所获。
因此,大三时,我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考研注定是一条孤独又漫长的路,中途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仔细想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拼一下吧,轻易放弃的话也太对不起自己前面那么多天的坚持和努力。
还好,我挺过了寒冬和炎夏的不易,扛过了早起和晚睡的困难,抵住了外界各种嘈杂的声音,最终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继续汲取更多的知识,接受更好的教育。
有时,回首望去,都很佩服当初那个努力又认真的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他们一只脚踏在校园里,另一脚只已步入社会,他们既要完成学业,又要面临就业,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大学生活真的不像别人所描绘的那么轻松和美好,他们清楚自己身处的境地,我想,即使外界不给大学生施压,他们也会给自己施压,不是吗?
此外,我觉得,每个人承受压力的范围是有限的,适当的压力能转化成动力,促使人向上生长,可过多的压力就成了负担,会打消人的斗志和积极性。
既然大学生背负的压力已经够多了,请给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消化下,别太急着再给其加压,那样或许会适得其反。
素质教育之路,道阻且长,点个“在看”,愿我们一起努力,找到更好更适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