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父母:你家孩子是“牛蛙”还是“普娃”?

三十多万热爱文化的人都关注我们

今天小编看到一篇文章,讲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看完之后真是吓了一身冷汗,作为单身无娃小青年,表示养孩子好魔幻啊......

事情要从一本叫做《上岸: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的书出版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安柏为代表的一众新中产父母,普遍高知、高收入,年入百万、资产水平超千万,却在子女教育上体会到强烈的挫败感

年入百万都焦虑成这样,那让我们这些月薪几千的小老百姓可怎么活啊?

文章采访了三位新中产妈妈,分别来自北京、杭州、深圳,亲身经历了深度内卷下的教育困境

下面就给大家看看这几个人的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呢?

(电视剧《小欢喜》中为升学而焦虑的乔家三口)

1.

为了辅导孩子,考雅思上网课

安柏曾经是一家世界500强外企的项目经理,对儿子花生一直奉行佛系放养的“快乐教育”:花生的学校每天下午3点钟放学,作业1小时内就能做完,考试不讲排名。

直到花生上了小学四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说:“妈,我想进海淀六小强。”

安柏一愣,啥是海淀六小强?她一查资料,原来指的是北京市海淀区最牛的六所公立中学。安柏算了算,每年海淀区小升初的学生大约2万人,能进六小强的概率,“比中500万彩票的概率高一点”。

佛系育儿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个坎儿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所有妈妈的必经之路。一、二年级,教育部门明令不许考试。三年级之后,试卷上有了明码实价的成绩。家长们惊觉,小升初迫在眉睫。

于是安柏辞职做了全职家庭主妇,专门“鸡娃”——督促娃学习、给娃打鸡血

“别人说,放着500强企业的经理不做,去当全职妈妈,你傻呀。但实际上,辞职之后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学不完,上班的日子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与时代慢慢脱节。做全职妈妈这两年,我人生进步最快。

她在外企工作多年,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发现小升初的英文阅读理解题竟然搞不定,于是花了2000元报名了雅思考试,再花5000元报了雅思7分网课。

搞定英语后,她觉得数学也要精进一下,于是又和花生一起上数学网课。有一次,她和一个西城妈妈一起吃午饭,这个妈妈说,网课都是自己先上一遍,省得女儿浪费时间,女儿没做过的题,她自己先做一遍,消化透了再讲给她听。

安柏感叹,拼孩子拼到底,其实还是在拼爹拼妈。

“我建议每个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先别气急败坏地拿自己孩子和人家孩子比,而是先拿自己和别人比比,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没有任何脾气。”

为了冲刺海淀六小强,花生两年时间上了3种奥数班,拿了一个奥数二等奖。辅导老师却善意地提醒安柏:二等奖等于没有奖。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讲述了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扭曲的亲子关系)

2.

为了盯学习,出趟差都不敢

布丁妈妈和老公结婚十年后一直没想要小孩,直到36岁才当上高龄产妇。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孩子布丁会成绩不好——她家往上数三代,布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的都是985,她自己高考是浙江省文科前50名,老公是浙大的研究生。

于是从布丁幼升小的时候她就开始“未雨绸缪”,打算先送孩子去上一个知名补习班

和老师面谈时,她才得知如今幼升小的竞争激烈到了什么程度:去年有一个孩子,没上小学前已经认识了1500个字,会100以内所有两位数加减法,拍球能连续拍20下,跳绳一分钟90个,结果初试就被刷下来了。

布丁妈妈为了陪布丁练钢琴,快40岁的人了,零基础开始学乐理,上课时跟在后面做笔记。

“娃学了三年,我也学了三年。我五线谱完全不懂的人,一个一个音符跟着看,知道他弹到哪里了,他弹错了音,也能听出来。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现在自己的水平,出去当钢琴陪练完全没有问题。”

布丁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全靠家长监督。布丁妈妈只能动用盯人战术,上周出了趟差,让她自责坏了:“我就怕耽误了布丁,我一走,他一个周末又耽误了,他本来时间就很宝贵。”

“其实小孩刚生下来,我们家长的想法都很朴实的,就想你开开心心、身体健康,再学一点我们小时候没能力学的爱好特长,对吧?”布丁妈妈说。

“但问题在于,我和布丁爸爸的朋友圈都很接近,其他朋友的小孩也到六年级了,或者到中考了,你自己的小孩成绩不好,好学校考不上了,不得不分流过去,这个时候家长自己和周围人比较一下,其实也接受不了的。”

特立独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她不能忍受那种压力。“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怎么想就能怎么做的,人得适应社会。大部分时候你其实是没有选择,我们也是在仅有的选择里,选择了当时看上去最好的选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韩剧《天空之城》)

3.

孩子没出生就买了两套学区房

嘟嘟妈妈在深圳,儿子上的是福田区一所重点小学的重点班。她谦虚地说,自己的娃只是个天资一般的“普娃”,平时以放养为主。

但是,嘟嘟妈妈自己一点儿也没闲着。她任职于深圳一家500强股份制银行,孩子4个月时,她就开始陪伴他做亲子阅读,花很多时间帮孩子挑选“哪些书是精神世界的薯条,哪些是高能量的牛排”。她把自己亲子阅读的内容上传到喜马拉雅平台,做了一个电台,迄今已有2万多粉丝。

嘟嘟妈妈奉行“精细化放养”策略。嘟嘟没有经历过幼升小,因为他还没有出生,家里就已经买好了幼升小的学区房

后来为了小升初,又买了一套,学位比之前那套更好。

嘟嘟没有上课外辅导班,但是嘟嘟妈妈送他去玩“逻辑狗”、上乐高课、下国际象棋。她盘点了一下,上小学之前,已经带嘟嘟去过了全国28个省市旅游,还有国外的一些城市

嘟嘟妈妈和老公都是毕业于江西本地一所大学,学历并不算太出众,“但我先生的同事很多是名校海归,我所在的团队,也有很多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在她心目中,嘟嘟应该和自己类似,是一个“late bloomer”(大器晚成的人),她不着急让孩子“抢跑”,因为“晚一点才会开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视剧《小别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水平“鸡娃”折射的是一个阶层的集体焦虑。

据说在妈妈圈里,流行一些词汇,“牛蛙”是让众人仰慕的存在,进而还引申为“人工牛蛙”、“天然牛蛙”,以区分小孩先天优势和后天培育的占比程度。与牛蛙相对的是“普娃”,还有一部分过早受到现实打击、或者过分谦虚的家长会毫不嘴软地把孩子称为“渣娃”。

在小编把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天津妈妈,引起了大家对教育投入的热烈讨论。

北上广江浙沪的鸡娃方式我做不到,天津的环境还好,只要不上私立,压力都不算大。

我就不是精英,我也不想让孩子成为精英。

佛系?不存在的,只是“鸡”的程度不同而已,你想佛系,老师同学都不放过你。

这都是新中产怕阶层下滑,

真正的高阶层和没阶层,反而不这样。

80后真悲催,从小到大,都活在焦虑中。

有知识和有文化是两码事,聪明和智慧也是两码事,我就让孩子争当有文化、有智慧的娃就好。

如果问我,回到几年前还会不会生孩子,我会说肯定不会,年入千万我也不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编认为,不一定你选的路就是最适合孩子的路,毕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只要父母能多陪伴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爱,让他产生内驱力,主动地去学习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去过自己喜欢的人生,或许对他来说更好。

你们怎么看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视剧《小别离》)

作者/小文

图源/影视剧照,均标明出处,侵权删

部分内容来源于公众号《一条》

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请珍惜每个认真写作的人,点个赞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