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双一流计划震撼出炉,打破了985/211时代身份固化的桎梏。“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方针被数量众多的“四非”高校(即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视为绝地翻盘的良机。各省市也纷纷擘画出创建双一流的蓝图,将其视为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突破的关键点。
举例来说,山东于2016年和2018年分两批共遴选了57个一流学科,5年时间对入选学科投入近50亿。此外,山东还在近期启动了筑峰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具体入选名单有望在近期公布。无独有偶,广东于2018年出炉了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共遴选了10所高校进行重点建设。
近年来将创新作为主打牌的安徽也将扶持安徽高校快速发展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抓手。2019年,安徽以即将开展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为抓手,在省属高校中遴选了11个高峰学科,目标是有1-2个学科进入A类。
但今年7月份,安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迎来大洗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两所部属高校同样进入遴选过程,为本就竞争激烈的安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增添了几分变数。
安徽高峰学科重磅出炉,主要看点有哪些?
2020年9月,安徽高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重磅出炉,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落下帷幕。高峰学科共分为三个层次,各有侧重,分布合理。一层次学科共遴选14个,遴选范围是已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或高峰学科建设特别支持学科。这一层次的学科支持力度大,目标是世界一流和国内领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11个学科进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各有1个学科入选。在这一层次中,四非高校安徽理工大学成为大赢家。
而第二个层次的高校则只面向省属高校遴选,遴选范围是学科总体水平已处于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已具有冲击国内一流水平的条件和基础;目标是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达到排名前20%(即B+及以上),部分学科排名前10%(即A-及以上),若干学科排名前5%左右(即A及以上)的学科。根据这个标准,共遴选了17个学科,其中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各有3个学科入选,成为此类学科的最大赢家。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理工大学无一学科进入,说明其高原学科储备不足。
第三层次的高峰学科同样只面向省属高校进行遴选,建设目标是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支撑服务安徽产业发展。根据此标准,共遴选了31个学科进入。其中安徽大学有8个学科入选,入选数量一马当先;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分别入选5个和3个学科,表现同样非常优异。
根据安徽方面的安排,将在规划内的五年时间内,筹集30个亿的专项资金,对以上学科进行扶持。而在此次切蛋糕过程中,安徽大学共拿下12个学科,在入选数量上领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拿下11个一类学科,在资金投入上将得到最大的支持。
为什么说合肥工业大学是此次洗牌的最大输家?
不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一类高峰学科上的大丰收,也不同于安徽大学在二三类高峰学科上的强势收割。合肥工业大学这所老牌全国重点大学仅入围一个一类高峰学科,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双折戟,更是映射出合工大在安徽的尴尬处境。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身在国家队的合肥工业大学本该拥有更好的发展。但奈何教育部内僧多粥少,又加之马太效应叠加,合肥工业大学能得到的资源极其有限。以202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为例,清华大学以310.72亿的预算遥遥领先。此外,有10所高校预算超过了100亿,32所高校超过50亿,而合肥工业大学则以33.48亿的预算排在77所直属高校的第50位。更尴尬的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生均预算仅有8万元,在7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倒数第三。
而在安徽省,合工大得到的支持相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大学来说,同样少得可怜。据安徽省教育厅,为支持安徽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安徽将提供10亿专项资金,每年2个亿,连续支持五年;为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安徽每年提供1个亿专项支持,连续支持五年;而合肥工业大学仅有1个亿的支持,是安徽大学的十分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五分之一。
因此,此次高峰学科立项,合肥工业大学同样是三所“双一流”高校中得到支持较少的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大输家。
总结
实际上,无论是安徽省属高校还是部委驻皖高校,都对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举例来说,安徽制造业的两颗明珠江淮与奇瑞的诞生都与合肥工业大学早早布局汽车专业息息相关。因此,还是希望安徽方面能一视同仁,加大对合肥工大的支持,以更好服务安徽及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
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