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校长:中国学生很聪明,但我更喜欢印度的,不带任何歧视

有一天,三个实习生同时走进了硅谷。

这三人,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印度。

中国实习生学历无可挑剔,干活勤勤恳恳,能吃苦,要他加班,他不会问为什么,只会埋头去做。主管问他对公司有什么建议,他局促地搓着手,想了半天不知该说啥,显得十分拘谨。

美国实习生论学历,和中国实习生相差不大,健谈,上班时精神抖擞,到下班的点就自然不过走人,问他对公司有啥看法,对工作有何感想,他一脸“你算是问着人了”,大谈特谈各种细节问题,能半分钟讲清楚的事,他会细细说出三五分钟的子丑寅卯来,说完一脸等表扬;

印度实习生工作能力未必比得上前两个,整理的资料、做出的报表在中国实习生眼中不值一提,可能讲几句英语还总弄错发音,惹人笑话。

但他只要听到中国实习生背地里抱怨公司什么,他立马将解决办法列出章程交给上级,一看到主管就热情相迎,每次都能说出不少的建议来,别管实用与否,主管对他的印象总相当深刻,觉得他是个有思想的员工,其他同事也总记得住他。

到头来,能力不输的中国实习生被忽略了,印度实习生却凭着脸皮竞争到了升职机会,如果中国实习生不服气,说他提交给上级的很多东西都是听自己提到后才做出来,他就会一脸惊奇问:“我是为了公司好,你也为公司好的话为啥藏着掖着,不直接告诉老板帮助公司呢?”

中国实习生吃了闷亏,积郁难解,再遇上上司为难,或许就走极端,而印度实习生却做到管理层,春风得意。

这个例子原本是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讲的。在故事中,中国实习生输的不是硬实力,而是软本事。

无独有偶,耶鲁大学校长也说过一句“中国学生很聪明,但我更喜欢印度的”。

难道是中国留学生真的“不如人”吗?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理性看待,因为它的关键点在于文化的差异。2000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用各种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儒家的准则就是古代中国读书人的准则。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入,许多知识分子开始不相信儒家的礼义道德,转而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技术、思想。

就算是腐朽的晚清朝廷,也在1872年至1875年间相继派出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目的虽然是维护封建统治,但也透出一个信息:有国人看到了西方文明的进步之处,并且想要学习,增强自身实力。这批留美幼童后来果然大有作为,其中包括“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詹天佑在美国读的就是耶鲁大学,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也是毕业于耶鲁,他安排了留美幼童事务。此外中科院院士杨石先、提出“计划生育”的人口学家马寅初、经常被张文宏提起的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会长、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颜福庆,人人熟悉的建筑师林徽因,都接受过耶鲁培养。

以前中国留学生数量还不算多,这批人才抱着为国图强的信念,即使吃苦也要学成归来努力报国。但从1978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留学生数量已超过了400万,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许多名校,却卡住了中国留学生入学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按照耶鲁校长的说法,中国留学生并不是不聪明,但他们从小接受的“高学历就是为了好工作”教育,与欧美那种不把知识技能视为第一要务,进入名校也只为在更广阔的平台、更好教育条件下锻炼自身综合素质,以后无论走上什么岗位都能应付自如的教育,有明显差异。

其实,这种说法也算不上错,我们身边大部分父母让孩子学习,都会讲“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找个好工作”这句话,至于素质教育,家长没重视,学校也难开展,不是我们不希望孩子全面发展,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确还处于发展期,传统的教育思维仍然保留很多,难道谁能一口气就脱胎换骨吗?显然不可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陈志武也说,中国留学生留美,成绩很不错,工作能力不弱,但留在美国就业后,职场软本事却总是拼不过印裔,在美国硅谷和华尔街科技金融领域,印裔主管遍地都是,跻身管理层的中国留学生却很少看到。在他看来,就是儒家传统的等级道德那些东西,束缚了中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做事瞻前顾后难以获得升职力,走出学校才知道社会竞争多现实多难,怎么拼得过早早现实、“厚脸皮”的印裔呢?

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强调学习能力教育,而不是知识技能教育,用中国古语来说,大概类似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我们可以不带骄傲自尊,也不带自卑情绪来分析他们的看法,我们传统文化里是不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就有那种读书为国、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到近现代,依然很多人愿意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为国出力,这种集体奋斗的意识扎根在我们的脑中,让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更团结,面对危机时更众志成城,这一点,今年已经得到检验了吧?

再转过来看看问题的背面,这些教育人士所说的中国学生不足之处,也是事实。如果单纯以找好工作为学习目标,一旦目标不如预期,心理落差就会让整个人陷入自我怀疑中,如果学习能力够强,人的发展是不是就会多样化一些?答案是肯定的,人更自信,选择就更多,而选择多了,自信心又会得到增强,这是一种很妙的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赞成家长给孩子定非常急的“目标”。最好的学习,应该是从本身具备的资源里锻炼出学习能力,在国内,很多考上清华北大两所一流名校的学生,都是因为培养出了比一般孩子更灵活的思维,而不受传统的固化教育影响,北大毕业的卖猪肉,也能卖到身家上亿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