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胎药错拿成打胎药,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还是让孕妇心里产生了不安。这件事的出现,护士肯定是第一责任人,而院方有没有责任?
据了解,当值护士误将保胎药发成3粒流产药米非司酮片。孕妇吃了药,护士发现药发错了。那么米非司酮是什么药?
我国目典型的药流方案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抗孕激素制剂,在妊娠期的安全评级是X级,属于绝对禁用的药物,不能服用。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类似物,具有子宫兴奋和宫颈软化的作用,它会使子宫收缩,促使死掉的胚胎排出。
虽然误服的孕妇事后做了催吐、洗胃等补救措施,B超检查显示胎儿状态良好,但是药物对于胎儿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无法保证。现在家属不想留住胎儿了,也能理解,毕竟谁都不想冒着风险将孩子生下来。
但是,即便流产,也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女性在流产一次后很难再继续怀孕。这次一旦流产,万一以后怀不上怎么办?这对患者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
25日,从肥东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医院与患者家属当日上午经调解意见达成一致,医院已向家属赔偿9万多元。肥东县卫健委会医政医管综合监督科一位工作人员称,因涉及患者隐私,不便透露。
对于涉事医院,卫健委已组织相关人员调查,“调查结束之后会对医院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此事中,护士发错药肯定是有责任的,“三查七对”是基本原则,在发药时候没有核对患者姓名和用药。但是院方也肯定存在问题和疏漏。
此次事件是住院人数太多,将保胎的和药流的孕妇安排在同一个病房引起。所以,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安排,是导致护士最终发错药的根本原因。卫健委的处罚并没有问题。